简直成了笑话。
要知道,在明清时期,一次科举,最低取士数量都是三百人。
换句话说,唐太宗在朝二十三年里,取士的总数量还不如明清时期一次科举取士的数量多。
在这种情况下,苏明哲治理国政,也就没想着要和那些门阀势力对着干。
等到众位大臣议论完事情。
苏明哲这才开口道:
“太子丰姿峻嶷、仁孝纯深,孔颖达、颜师古、于志宁、杜正伦、魏征等东宫署官,功不可没。朕欲扩充国子监,收拢天下幼子授之以学,广开民智,让我大唐子民,人人如龙……”
国子监内,又分成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门。
这几者差别,与学生的父辈、祖辈官爵身份有关。
其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分别面向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僚子弟,主要学习儒家经典。
律学、书学、算学,则面向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主要学习专门技术。
其中,国子学生员三百人,太学五百人,四门学一千三百人,律学五十人,书学、算学三十人。
看看国子监各个层次学生的数量,就知道这大唐被谁把控住了。
苏明哲如今一开口,要扩充国子监,在场大臣们全都眨了眨眼,纷纷上奏,请皇帝三思。
“朕意已定。”
苏明哲不给大家拒绝的机会,还直接下了明旨:
“孔颖达,当年宣父(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收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你身为国子监祭酒,当学习宣父,不可固守五经常义,有门阀望族、寒门贫贱之分,以后律学、书学、算学三门扩充一事,就交由你负责,魏征、司马才章辅左之。国子学、太学、四门学转交由颜师古负责,于志宁、杜正伦辅左之。”
诸位大臣听到皇帝这么下令,顿时都知道,这件事是皇帝深思熟虑的结果。
不少人都把眼神瞄向了孔颖达和颜师古两人。
孔颖达,是一个敦厚长者,为了学问,不惜得罪皇帝,看到太子李承乾出错,还能耿着脖子,拉住李承乾让他认错改正。
如今,苏明哲把孔子都搬出来了,孔颖达如果还想认祖归宗,就必须捏着鼻子,领下这个命令,去教授寒门子弟。
魏征、司马才章,也都是好面子的人。
在苏明哲搬出孔子这个招牌以后,如果不想死后得到恶谥,肯定也要尽心尽力辅左孔颖达把这事办好的。
而颜师古是坚定的九品中正制支持者,特别厌恶寒门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