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迁都

犁汉 痴人陈 2315 字 2个月前

但皇甫嵩即便再对,也到底不明白许相等人的思考。

为何许相要推动朝庭迁都呢?因为他已经看出如果继续呆在洛阳,那就是一座死城。从战争潜力看,洛阳盆地是无论如何无法与关中平原相提并论的。

真正的机会是在中原,只要朝庭迁都到中原,就能依托朝庭的仅剩的威权和手中的数万精兵恢复在中原地区的统治。

所以许相这会是壮士断腕,回到中原地区,固本培元,以镇四方。

许相是一个非常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深刻明白,朝庭到了现在,已经在不是那个威赫四方的大汉了。

洛阳是好,所谓八关为锁钥,居天下之中,又有河洛之利。北倚邙山,南压荆表,若坐堂皇而俯视庭宇。但这些都是对于大汉而言的,而不是现在一个残喘分裂的小朝廷来说的。

原先洛阳的优势对于此时的汉室来说,全是缺点。

就拿北面来说,河东的董卓一旦悍然南下,就大河之防完全挡不住这些并州铁骑。现在董卓只不过还不愿意洛阳这么快倒,那不符合他的利益,所以才一直止军大河。

但这种形同虚设的防御,将自己安危放在敌人的刀枪下,这对于许相和刘辩都是不能接受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你皇甫嵩说那么多,能变出粮秣来吗?

洛阳的储备一直依赖的都是中原漕运。这类漕运在平时就有很高的损耗,也只是靠着汉室的威权才能维持住这个损耗,让各地运粮来京。但现在呢?

天下两年大战,丁口离散、生产断绝,商旅绝迹,连原先负责漕运的壮丁们都已经被各郡县抽调为军。如何还能将漕粮运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后,皇甫嵩和许相当庭发生争吵,谁也说服不了谁。后面,以郑、张、韦、种数家京畿豪强同意借粮二十万石给朝庭,才将这场纷乱给制止。

再加上,小皇帝刘辩从小就生活在洛阳,从心里也不愿意离开。更不用说他也担心被宗亲们痛骂他丢弃祖宗坟茔。

所以见粮食危机有了暂时的解决后,刘辩决定不再迁都。

但这一场迁都风波到底是让满朝臣工们心里扎了刺了,他们内心皆浮现这样一个念头:

“我大汉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吗?”

不过不管洛阳卷着何等风波,这泰武元年,六月的这场大疫终究使得中原一带的民变大起。

越来越多活不下去的黔首开始抱团冲击各地乡豪,各种名目的起义军五花八门。

对于此,洛阳方面已经彻底无可奈何,汉室只能令各地乡土豪强之家自起部曲镇压民乱。

有诏:

“凡出部曲丁壮者,百人授曲将,五百人授校尉,五千人授中郎将。”

一时间,中原豪强四起,或称校尉,或为中郎将,为尉为将者多如牛毛。而这些人有的直接据县割据,如吴人苏代拥兵五千,自为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据民兵而称雄。

也是在这种局势陡然加速的时候,张冲召集文武,开始商讨下一阶段的扩张。

如今张冲将鲁泰地区尽交于关羽,然后将更多的精力留出用以处理河北事。

随着关东朝庭这个庞然大物突然的衰落,张冲预判后续对河北泰山军的联合绞杀的概率就不大了。没有强有力的中央调控,那些各地豪强是联合不起来的。

也正是这一判断下,张冲认为现在是适合尽取河北诸地了。

也有幕僚认为,不如趁着中原大乱,群雄并起之时南下,过荥阳直捣洛阳。

但荀攸却为张冲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如今中原就是一泥泞之地,看似换乱但错综复杂。而且中原地区是豪强们实力最雄厚的地区,不如乘其内乱,实力互耗的时候,并力北伐。

幽冀士马精强,又已经被泰山军打得溃不成军,正是全取的时候。而一旦拥幽冀,就可出太行而入并州,随后空扼两京,天下足可定。

张冲纳其策,决定再次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