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大明厂卫在杭州闯出大祸,海汉撕破脸要跟大明开战,明廷知道此事无法善了,只能通知各地准备应战。
济南府这边当然也得到了明廷的指令,不过有人认为海汉军的攻势无法阻挡,有心借此机会向海汉示好,但又没有门路,便托付德王府出面,给海汉这边送消息。
信中明示,兵部判断海汉军北上必定要从利津渡黄河,所以从济南府连同北边的河间府调集了万余人马,在利津县城附近集结,目的便是要阻止海汉军渡河。
明军集结的兵力是不少,但调兵遣将却有不小的问题。兵部派了个侍郎来利津坐镇,但如今地方上的兵将都是自顾自,朝廷光是下旨要求出战,又拿不出什么实际的好处,这些部队又岂肯卖命,侍郎到了利津才发现根本指挥不动这些兵将。
山东这些参将、总兵、指挥使,个个心里都跟明镜似的,现在去阻击海汉军的确是大功一件,但也很可能是死路一条。出这个头容易,但要活着下战场就难了。
但朝廷早就穷得揭不开锅了,如今要打仗了,却连像样的打赏都拿不出来,什么加官晋爵之类,也全是空头支票,就算自己能信这些封赏,那又拿什么去激励手下的将士,让他们去跟武装到牙齿的海汉军拼命?
利津县城里一堆武将你推我我推你,没一个肯主动出战的。兵部那位侍郎虽然点了将,但被点之人也都是百般推诿,根本不愿出战。不管侍郎大人以朝廷之命还是忠君大义相逼,就是没人接他的招。
兵部侍郎最后没办法,总不能就这么回去复命,只好点了跟着自己从京城过来的一名参将,让他带上自己的部队出击,给其他人做个表率。
这些人马本来是到山东督战来的,也根本没做亲自上战场的准备,加上人生地不熟,不了解交战环境,又哪能有什么表现。
先前在河对岸一触即溃的那支明军人马,便是被兵部侍郎点名出击的倒霉蛋了。
其他各支明军虽然不肯出兵,但也都派了人跟在后面看热闹,眼见京城来的人马一接战就被海汉军轰了个落花流水,赶紧回去报告战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