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荣大将军知道自己又要调集1万禁卫军和宁州兵一起进入禹州平叛。心里还是不怎么舒服,虽说宁州兵比起关内平稳之地没怎么打过仗的士兵要强一点。毕竟人家年年都跟东夷人小有摩擦。可再配合禹州兵那就不怎么好了,毕竟这估计快让人家打烂了,不能怎么指望了。
可毕竟是皇上交代的事儿,还是那句老话,嗯,再难办你也得办,你以为你还能推得掉咋的。调配好粮草物资随行的民夫牛车之后。杨海荣老将军就没有休假的继续上岗了。
随行的两个副将是他的儿子,杨鹏,杨兴。两人在从小的精心培养之下,已经是拥有武道真气的好手。而且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兵法的学习也没有落下。
毕竟杨大将军忠心为国是忠心为国,但这并不意味着忠心为国的人都要过贫苦日子。他家境还是不错的,而且也有资源来培养自己的儿子。
“爹这一年到头怎么一直在打仗。打仗也就算了,还打不了几次胜仗,可是跟人家不是握手言和就是赔钱的。这仗打的一点也不痛快。”杨鹏难免会对自己的父亲抱怨。
“行了,你少说两句,皇上和大臣们也自有考量,咱们武官有必要也不能参与政事。安心打仗,听好命的就行了。”
“是。”看着儿子多少有些不服气的样子,杨老将军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他年轻的时候也想过自己只要击败敌人一切都会好起来,但政治的事情怎么可能是击败外敌就能解决的呢?内部问题远比外部的问题要复杂的多。
自己这辈子应该是玩儿不转政治了。但是他也不想参谋进去,凭借自己家族世代对皇室的忠诚,只要他不作大死是没有问题。禹州叛乱这一次闹得挺厉害。
不过这伙人起兵还没有几年,应该还没有永州的那几股流寇那么难缠。
10月份剿匪平叛的大军已经进入太平军的势力范围。这就是那个叫什么太平军所在的地方?这一路走来,杨老将军对于这一伙反贼的看法跟之前不一样了。因为其他的流寇都是会抢光百姓家里余粮。裹挟壮丁参与战争。可他这进入反贼的占领地之后一路走来并没有看见这种情况。反而老百姓还是安居乐业,甚至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他感觉这里治理可比原来的县令治理的好多了。
站在百姓的角度上来看,也许他们根本就不想朝廷过来收复失地。但是可惜自己忠于的并不是百姓,而是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