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选择了护短

一大队就是例子,如果不是有一批有知识有文化的知青在,也做不到现在的样子。

书记们点头,表示赞成,可是又再问到具体的方案。

要扫盲就得有老师,老师呢?

祝晓敏笑:“知青点建在了一大队,生产也是跟着一大队,可是知青是整个公社的知青,这件事自然交给他们。下面我要说的就是详细的章程。”

“让我们都去知青点学习?那不行吧?”九大队的书记先质疑。

他们离的最远,怎么可能每天往返?

祝晓敏摇头:“我是想,让知青们到你们大队里去,你们负责安排学习的场地,做群众的工作。可是他们付出劳动,也不能都是白干,我想着,不管他们到哪个大队,都由大队负责他们的吃住,最后再给一些粮食做为酬劳,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接受?”

一般的下乡,都是自己带粮食或粮票,她这里的意思,自然是由各大队负责。

大家听着,低声议论一回,就有一个书记问:“不知道一个大队来几个知青?一人给多少粮食。”

一个大队才多少人,要是四十多号知青都去吃一冬天,他们可受不了。

祝晓敏忍不住笑一下:“一个大队最多两个人吧,只是简单的识字,让他们彼此有个照应,至于粮食……”低头想一下,又说,“按时间算吧,去一天,给一斤,如果你们对他们不满意,或者他们不愿意再留下,随时中止,怎么样?”

一个冬天,大约三到四个月,也就是说,上满的话,也就一百来斤,对大队部来说,确实没什么压力。

书记们商量一会儿,同意了这个方案。

接下来,就是做知青们的工作。

这是整个知青点的任务,自然不限于老知青,祝晓敏把十四个新知青也召集过来,把事情说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