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军挎包里,取出一支钢笔,那支笔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
他轻握笔杆,笔尖在纸上流畅地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
他逐一填写着姓名、原名、现名等栏目,字迹工整而有力。
当填写到“现名”一栏时,他毫不犹豫地写下了“李越”二字,字迹间透露出坚定与自信。
然而,当目光移向“原名”一栏时,
李越沉思着,笔尖轻轻在纸上舞动。他记得,原主原本的名字是“李月”,后来改成了“越”。
他慎重地在纸上写下“李月”二字,目光又转向别名一栏,犹豫了片刻,终究没有填写。
接下来是原籍,他回想起原主的故事,缓缓写下“松封县白石镇”。
性别一栏,他毫不犹豫地填上“男”。
目光移至出生年月日,李越开始推算原主的生日。
他心想,原主现在23岁,现在是65年的话,那么出生年份是1942年。
巧合的是,这个生日的日期竟然与自己的生日相同。
他微微一笑,轻轻写下“1942年3月15日”。
目光继续向下移动,他来到“现籍”一栏,毫不犹豫地填上“四九城”。
文化程度一栏,他稍作思考,写下“本科”。
接着是“现文化程度”,他重复了“本科”的填写。
当看到“成份问题”时,他陷入了沉思。
父母成份一栏,他慎重地写下“中农”。
而本人成份,他犹豫了片刻,最终写下“本科生”。
这个填写似乎有些不合常规,但他觉得这是最能体现原主身份和经历的描述。
当写到“何时—何地—何人介绍参加工作”时,他停下笔来,陷入了沉思。
经过一番回忆,他终于在表格上写下了“1965年7月18日,学校,老师董明辉”。
接着,他的目光移到了“何时—何地—何人介绍入党”这一栏。
他眉头紧锁,似乎在努力回忆那段经历。
然而,似乎并没有明确的记忆能够填补这一空白,他无奈地摇了摇头,暂时将这一栏留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