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主任,这回你立大功了!”
“啊?”饶月梅不明所以。
张洁世大手一挥,“调整厂里生产计划!先产风雨衣!”
北影厂。
《电影创作》编辑部。
“江主编!江主编!”梁晓声一脸激动,跑到江弦桌前。
给他吓了一跳,赶忙强调道:“别乱叫,副主编。”
梁晓声顾不上跟他聊这个,“8月刊现在紧缺,首印的5万份根本就不够啊。”
管发行的唐金池也过来了,“这才刊发多久啊,咱们的几个售报点就全都卖完了。”
“得加印!”
“这期卖的太好了,得多加印!”
江弦倒挺淡定,就首印的5万份卖完了也值得这么激动么。
“开会!”
编辑部的同志们很快坐齐了,还有文学部过来凑热闹的。
听发行人员一讲,办公室顿时喜气洋洋,“咱们《电影创作》终于不给厂里拖后腿了。”
“洛阳纸贵!”
“我看这个月发行能破10万份。”
“10万?20万都有希望呐。”
江怀延一听,都成歪嘴龙王了,他这个副主编可算是请对人了。
江弦就还挺淡定的,敲了敲桌子,“同志们,这只是个开始,是咱们《电影创作》走出困境的第一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抓好组稿工作,这才是一本杂志的核心业务。”
“对,得多组好稿子。”
“以前咱们光弄电影文学剧本,以后各个栏目都得开花。”
编辑们七嘴八舌,一块儿畅想着《电影创作》的美好未来。
对江弦的到来更是充满感激,可以说是他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整本刊物现状。
江弦坐在办公桌前,拆了会儿信,能邮来北影厂这个地址的,基本上都是他熟悉的人。
看到其中一封,他眼睛一亮,署名正是张乐平老先生,信里对他写的那个《三毛从军记》的剧本一通夸奖,特别满意。
江弦先是高兴一会儿,又叹了口气。
“可惜拍不了。”
《三毛从军记》这电影是不错,鲜有人知,它在当年是“叫好不叫座”那种,导演张建亚玩的后现代主义太新颖,虽然拿了很多奖,但观众接受不了,所以当年票房挺惨淡的,后来放六公主那儿,天天播,越播越火。
江弦打算先把这剧本发在《电影创作》上,把这萝卜坑先占上,有机会再拍,要拍那就是奔着金鸡奖和情怀去的了。
“江副主编,有人找。”
江弦抬眼望去,瞅见个年轻的陌生女同志,“您是?”
“您就是江弦同志吧?”她递出手来,“您好,我是《儿童文学》的编辑,我叫徐德霞。”
“噢噢,徳霞同志。”
“我来给您送一趟稿子。”徐德霞从包里拿出《草房子》的手稿。
江弦叮嘱过要退还原稿,所以他们杂志社只留了誊抄稿。
“您写的真好,我们编辑部好多人看完都特别感动。”
“谢谢、谢谢。”江弦礼貌的笑笑。
徐德霞又取出一张稿酬单递给他,“我们《儿童文学》打算下个月就刊发这篇稿子。”
“不用修改么?”
“就有一些个错别字,我已经帮您改过了。”
《儿童文学》这诚意立马让江弦觉得舒服,不过听徐德霞讲了一下编发计划,他不大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