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高山下的花环》发表

念了一遍名,并不是转载的其他,而是一篇江弦从未发表过的新作。

“牛大发了。”王硕迫不及待的捧着《十月》杂志骑上护路栏杆。

他仔细一看才发现。

这册81年《十月》第四期不仅以头条位置刊登中篇《高山下的花环》,还在同期配发了作者江弦的简介,以及冯沐同志的评论文章《最瑰丽的和最宝贵的》。

王硕也是个文艺青年,当然知道冯沐的名头,知道能让他写一篇文学评论的含金量有多重。

他先把这篇评论文章读了一篇,在评论之中,冯沐毫不吝啬自己对《花环》这篇文章的喜爱之情,将其称为:

一部振聋发聩的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史“扛鼎之作”。

“这么夸张?”王硕皱起眉头。

他这人心眼多,喜欢揣度些有的没的。

他长这么大,就没哪部国内作家写的军旅能让他服气的。

再说,江弦又没在部队里呆过。

这让他不得不怀疑冯沐这番赞美的真实程度。

翻看作者介绍,确认江弦没在部队里呆过以后,王硕心底的质疑更甚。

他都担心江弦写出个军盲笑话,诸如拉个空军过来就会开飞机、拉个海军过来就会游泳这类。

是骡子是马,拉过来遛遛就知道了。

抱着复杂的想法,王硕翻至头条的位置,读起了这篇《高山下的花环》。

《高山下的花环》这篇,除去引子,可以分为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部分。

塑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不过主要人物是三个:

连长,梁三喜。

普通排长,靳开来。

指导员,赵蒙生。

战前,养尊处优的“少爷”赵蒙生来到九连,连长梁三喜热情地接待了他,盼望赵蒙生的到来能为他分担一些担子,然而他的真实目的是搞“曲线调动”。

赵蒙生不习惯部队艰苦生活,靳开来看不惯他的作风,梁三喜无奈的从中调和。

这算是三人的战前关系。

王硕接着往下看。

队伍忽然收到调令,赵蒙生的调令也下来了,结果一向忠厚的梁三喜劈头盖脸地痛骂了他。

“祖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

赵蒙生理亏、愧疚、懊恼,他也知道在这种时候离开部队,是对军人称号的最大玷污,不得已,硬着头皮随部队坐上开往边防线的列车。

然而到了前线,赵蒙生心凉了半截。

在这里,连他母亲也无神通可施展了。

思来想去,他把主意打到了有“雷神爷”之称的雷军长那里。

赵蒙生的母亲对雷神爷有救命之恩,她曾冒着枪林弹雨,把雷神爷从死尸堆里一步一步背了出来,而后将其藏在山洞里,日夜照顾,甚至在一个夜晚与饿狼对峙到天色破晓。

“在‘雷神爷’康复归队那天,他紧紧攥着我妈妈的手说:‘有恩不报非君子,我雷神爷走遍天涯海角,也忘不了你这女中豪杰!’”

赵蒙生有了主意,便赶紧给母亲写信,指望她让雷神爷帮个忙,把自己调回。

而就在这段战前训练的时间里,又发生了一件事:

——原本是普通排长的靳开来在战前忽然升迁,被任命为副连长。

靳开来自嘲的说:“战前封我个送死的官儿。”

突击队往往由副连长带领,冲在最前面。

九连又是执行穿插任务的尖刀连,可想而知,一旦战斗打响,靳开来将率领突击队走在全团、乃至全师的最前面。

即便如此,靳开来和梁三喜说:“放心吧,我会在副连长任上死出个样儿来的!”

赵蒙生并不关心这些,他等待着长袖善舞的母亲,帮他打通雷神爷这层关系。

结果谁都没想到,雷神爷勃然大怒,不仅没管赵蒙生,还在全体军人的面前甩了帽子,不点名地痛斥了这种可耻行径。

“骂娘!我雷某今晚要骂娘!

我的大炮就要万炮轰鸣!

我的装甲车就要隆隆开进!

我的千军万马就要去杀敌!就要去拼命!就要去流血!

可刚才,有那么个神通广大的贵妇人,竟有本事从几千里之外,把电话要到我这前沿指挥所!

此刻,我指挥所的电话,分分秒秒,千金难买!

可那贵妇人来电话干啥?

她来电话是让我给她儿子开后门,让我关照关照她儿子!

奶奶的,什么贵妇人,一个贱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