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朱荣想到实力深不可测的洛西书院,感觉真有事情应该不需要他出手,高欢这家伙上蹿下跳的鼓动,有点居心叵测,听完几个主要将领发言后,才决策道:“平叛的事情优先,但是要等待时机,进京的事急不得,继续探听两边的消息,静观其变!”
三天之后,洛阳传来消息,太后命郑俨、徐纥以鸩酒赐皇帝,被左卫将军元珽发现,救下皇帝连夜出城奔赴洛西书院,次日募得书院三千民丁相助,重回京城,斩杀郑俨、徐纥,冯太后宣布取消临朝,还政于皇帝。
又过了两天,皇帝的正式诏书和元珽的信件一起送了过来,先前的密诏取消,让尔朱荣专心平叛。
元珽在信件里交代了事情的经过,包括皇帝与书院的约定,朝廷已经受命洛西书院组建第一军团,派兵进入关陇平叛。
请将不如激将,元珽同时告诉尔朱荣,如果关陇平定,他还没搞定河北这边,那就回去老窝肆州待着吧,两人同事好几年,交往密切关系非同一般,很多话对他没有隐瞒。
元诩回城后最先兑现了对元珽的承诺,救命之恩当然要报,元珽已经成为颍川王,成为侍中、太尉、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皇帝不仅仅是出于报恩的目的,与书院的约定还不能立即执行,元珽也是皇族,又救了皇帝的命,这样的功勋,委以重任大家都可以接受,他从书院招募一些助手辅佐自己也就顺理成章了。
从中央到地方大都是太后的亲信,很多人担心被皇帝秋后算账,太大的变动可能生乱,平定叛乱的过程撤换地方官员,从上至下一点点掌控局面。
几年的稳定运行,证明了书院的制度切实可行,至少在贫民阶层可行,各地叛乱的根本原因就是吃不饱饭的贫民太多,第一军团借助平叛的机会,会择地复制书院模式,建立屯田军镇,安置叛乱民众。
书院这种集体主义公有制组织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通过普遍的扫盲教育可以开启民智,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奖惩分明的制度约束下,生产效率也会极大提升,每个人知道自己为何而战,战斗力当然也不是那些缺乏组织的乱民能比。
历史上的高欢和贺拔岳麾下的宇文泰借助平叛的机会,收拢六镇乱民建立起各自的军政势力,才有了东魏、西魏两大集团,消化完后各自建国,有了北齐和北周。
这些军阀头子能做到的事情,更有组织优势的洛西书院没理由做不到,身在其中的武雄等人不知道曾凡的计划,他们根据掌握的情报做出的判断,自身的优势太大了,如果不是早期曾凡设定的限制,要求书院低调扩充实力,早就按捺不住要造反了。
现在与皇帝有了密约,不需要造反,可以借助大义的名分,如果还竞争不过那些地方军阀,他们也没脸再提什么以天下为己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