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拒绝参加!(求月票)

否则的话,以陈国华的思维和说话速度,他们绝对跟不上。

当然,既然是做技术指导,陈国华肯定不会这么干。

此次陈国华他们需要研制的设备,便是包括了密封抗压隔水舱的微处理器和电源、位于通过绝缘性油相液体密封的湿舱内的流式聚合酶链反应基因扩增仪系统。

而刚才陈国华询问的这套系统,其实就是包括微管道、微泵、电磁阀和温度循环装置。

“我刚才也说过了,微泵跟电磁阀与微管道相连”

“电源用于为流式扩增仪系统和微处理器供电,而微处理器用于通过控制微泵和电磁阀驱动流体按照预设流动速度和预设流动方向在微管道内流动以控制扩增仪试剂和样本自动添加;还用于控制所述温度循环装置的温度升降循环”

“小周,我刚才说的温度循环装置系统的缝隙填充材料是什么呀?”

听到陈国华的提问,大家都纷纷看向小周。

现在的设备实验室,应该是目前振华研究所的最多研究员的一所实验室了。

只因为今年年初开始,陈国华就开始进行调整工作计划和研究方向。

如此之多的项目,所需要的辅助设备就真的是太多了。

也因此,大家才会更加集中地跑来设备实验室这边,优先把所需要的设备给研制出来再说。

就好比现在陈国华他们正在进行的一款基因扩增仪设备。

其实这玩意儿并不仅仅只是协助基因检测,它可以被广泛应用在医学、生物学实验室当中。

例如如何判断检体中是否会表现某遗传疾病的图谱,传染病的诊断、基因复制以及亲子鉴定等。

特别是亲子鉴定,这可是当初童敬之非要拉着陈国华去医药技术研究所跟年桂圆教授合作完成DNA亲子鉴定技术的研发工作。

结果,陈国华当时自然是没有答应下来。

只是现如今,陈国华自己却又亲自拉起这个项目,而且还启动了研发流程。

意味着,一旦研发出来的话,就可以进行亲子鉴定的试验了。

不过,陈国华并不认为自己这具身体跟陈恭禄不是父子关系。

众所周知,科学的尽头是玄学。

而陈国华连穿越这样的事儿都经历了,还能有什么事儿比穿越更神奇呢?

所以当初他看到陈恭禄和云婉裳老两口的时候,身体传来的异样,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何况这具身体跟陈恭禄长得那么像,加上胎记等,比DNA亲子鉴定技术更有说服力。

只有强大的基因才会让陈国华的长相跟陈恭禄的差不多。

陈国华并不担心这些,自然无所畏惧。

现在开启这样的研究,也不过是顺手而为罢了。

然而他的提问,却把小周给吓了激灵,老半天都没反应过来。

“主任,我.”

见小周脸色发白的样子,陈国华失望地罢了罢手道:

“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你没必要怕我,同时我更想说的是,以后少开小差,我的眼睛很犀利的,你们有什么小动作,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一众研究员都噤若寒蝉,没人吱声。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反正每次陈国华进行技术指导的时候,就是上课时间。

也因此没少揪出来部分不专心听讲的研究员。

“温度循环装置的缝隙需要填充的是柔性抗压材料,小周记住了没?”

听到陈国华的话,小周赶紧点点头。

接下来,陈国华这才继续往下讲解。

“微泵包括带有输送管道的弹性储液器、压力平衡接口、注射器、推进器和伺服电机.”

“弹性储液器的输送管道的另一端通过压力平衡接口与注射器相连,以使弹性储液器内的液体经输送管道在压力作用下进入注射器内.”

“推进器与伺服电机相连接,且伺服电机与微处理器相连,以在微处理器控制和伺服电机的驱动下向微管道相应区域输送液体。”

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在技术指导当中,悄然流逝。

等下班的铃声响起,今天也就过去了。

便是在陈国华忙着搞研发的时候,远在几十公里之外一个生产队里,有人带着上级命令,开始在这边建立试点。

根据上面的决定,领导暂时同意陈国华的提议,开始对氟苯尼考抗生素这种生物制药进行临床试点试验的工作。

在京城郊区这边的张家坟生产队这边,建立了第一个试点。

张家坟生产队养殖了二十头生猪,还有一头种猪、五头老母猪和三十头小猪。

按照目前的情况,其中两头生猪出现了高烧的情况,所以正好符合试点要求。

有了这样的试点,那么就可以实时关注到氟苯尼考抗生素这种生物制药对家禽的作用。

“是不是把这种药剂撒在猪食上面就可以了?”

技术员朱小辉没有动手,反倒是生产队队长张文清亲自动手。

只见后者亲自拿着氟苯尼考抗生素试剂,按照定量倒入猪食里面。

针对这些,朱小辉是非常清楚用量和配比的。

所以他点点头,张文清这才大胆地把猪食倒进猪槽里。

“好了,张队长,接下来就是好好观察,一日喂食两次就可以了.”

张文清闻言,点头问道:

“这个问题,不过我们就这样喂食就可以了吗?他们要是不吃的话,怎么办?”

“你们不是说它们并没有厌食的症状吗?而且它们现在也凑过来了,好了,它们已经吃了,先不用管它们,等它们吃完再说”

原本还皱眉的朱小辉,看到两头五六十斤左右重量的生猪,已经凑近猪槽,开始吃了起来,这才放松下来。

果然,农民伯伯的话,不一定可信。

还好他亲自跟过来了,否则的话,这个所谓的试点,也不过是走过场罢了。

此时,围观的村民有不少。

大家都十分好奇,所谓的试点药剂,真的有那么好吗?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傍晚的时候,再次喂食第二遍抗生素时,不管是张文清还是其他张家坟村民,他们都看清楚了,两头生猪相对生龙活虎了一些。

对于这样肉眼可见的好转迹象,大家都欣喜不已。

而朱小辉也同样咧嘴笑了出来。

按照这样的情况,那么明天再观察一下,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了。

之前陈国华就说过,这种抗生素不仅仅只是治疗,还可以用于预防。

所以等测试没有问题之后,便可以进入第二步了。

不过,要对十八头生猪、一头种猪、五头老母猪和三十头小猪直接喂食抗生素的话,朱小辉还是有些担忧的。

主要是害怕出现一些意外状况,毕竟总有一些猪会出现不适应的例外。

希望没有这样的意外!

相比张家坟生产队,远在川蜀之国的龙马沟生产队,高宝荣今天在茅厕差点蹲麻了。

但就是拉不出来。

可能意识到自己身体出了问题,高宝荣不得不去十几里地的隔壁生产队,找黄瘸子医生帮忙治病。

“同志,黄医生在家吗?”

来到地方之后,高宝荣刚好看到有人,只不过黄瘸子家却是大门紧锁,不由拦住对方问道。

“你来看病的?黄医生昨天出门去了,说是去参加一个什么会,反正是我们队长带他去了”

听到这话,高宝荣不由皱眉了一下,然后跟对方说了声谢谢。

川蜀之国这边,或者说此时的全国大部分地区,医务人员都极为紧缺。

而类似黄瘸子这样的乡村医生,说实话,真的很少见。

至于说赤脚医生,那就更少见了。

黄瘸子是属于附近都比较有名气的医生,算是神医一类的医生了。

也因此,生产队队长才会带着黄瘸子去开会,估计是上面牵头组织的一些什么会议吧。

而赤脚医生的话,要么是医术相对差一点,要么就是热心肠的医生。

因为只有这两类医生,才会经常在很多地方走动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陈国华经常陪着于沫离学习中医,从季文梅口中得知,一般来说,中医分为两种,一种是坐堂行医,另一种则是走方郎中。

坐堂行医,顾名思义,其实就是中医医师待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如医馆,等待病人上门求医为其诊治开药的行为。

据说坐堂行医始于东汉末年的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早年学医,后来进入仕途后一路高歌猛进,年仅二十六岁便官至长沙太守。

不过张仲景虽说做了大官,但还是在政务之余用医术为百姓治病。

他亲自坐在衙门大堂制造,凡是问诊治病的人,不管贫贱与否,都可以进入衙门接受诊治。

这就是传说中的坐堂问诊。

也因为衙门被称为大堂,后来的医馆都陆续称为了堂,比如京城的同仁堂、长沙的九芝堂、沈市的天益堂等。

而类似季文梅这样的中医世家,也是坐堂行医。

一般来说,坐堂行医的医馆,医生的医术都相对高超。

可能会有刚出师的中医学徒,但医馆内绝对有坐堂的中医大师。

相反,走方郎中的话,就不一而足了。

走方郎中又称为游方郎中、虎撑、铃医,是古代人对这部分懂得医药知识、走街串巷为人治病的一类医生的称呼。

这类郎中没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往往拿着一根棍子,棍子上面系着铃铛,行医时边走边摇铃铛。

沿途上,只要是有需要治病的人听到了就会出来相请。

在古代,走方郎中在人数规模上和地域分布上,肯定是多于坐堂郎中的。

其实原本的黄瘸子也是走方郎中,只不过后来一次意外,让他成为了瘸子。

索性便在附近休息,调养身体。

结果这一呆便是几十年,现在孙子都很快成年了。

也有一类招摇撞骗的江湖郎中,不过这一类人终究是老鼠屎,不得长久。

过两天,高宝荣再次来到隔壁生产队,终于是见到了黄瘸子。

后者给高宝荣问诊之后,摇头叹气,表示对方已经命不久矣,回家准备后事吧。

癌症晚期,当然是命不久矣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高宝荣,人都傻了,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可黄瘸子再三叮嘱他,让他准备后事,高宝荣这才反应过来。

回到龙马沟生产队之后,高宝荣生病的事儿,很快就传遍了。

这可是被黄瘸子下了死亡通知书,已经在倒计时了呀。

一时间,高宝荣家里,愁云惨淡。

直到这一天,高渠清日常寄过来的信件,抵达生产队这边。

高宝荣突然反应过来了:对啊,高渠清是大学生,他又在京城工作,说不定有办法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