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浪从分析过那一战,即便是作为国家的首都为什么没有防守的住?为什么众人众志成城士兵们顽强抵抗?
但依旧最后惨败甚至溃逃,这让华夏奋勇抵抗15万人沦为日军的俘虏,这究竟是为什么?
最终,刘子浪根据当时的情况分析得出,在那时随着委员长的撤离当时的人心早已经溃败,很多人认为南京已经成为了一座孤城,已经没有死守的价值。
毕竟从战术上来讲,南京就是个绝地,敌人可以从三面进行合围,而北面又阻于长江,可谓是一条死地!退无可退的那种。
尤其是现在,淞沪会战的失败有太多的部队从战场上撤离,这让这些部队士气低落,有着大量的部队失去了原本的编制!
指挥混乱,人员散乱,物资装备更是消耗的没有得到补充,而要在这种情况下和日寇日硬碰硬,那根本也就是一处击溃。
所以就在当时的作战会议上,所有的政府高层军官都认为如果死守这里将会造成极大的伤亡,还不如撤到长江两岸以长江的天险来阻击日军的北上。
而至于南京则需要做好人员的迁移工作,放弃也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抗战而做出的必要牺牲。
只不过在当时,长发飘飘的委员长却有着不得不打的理由。
毕竟当时的南京可是民国的首都,说句不好听的话,那是政治的中心,是所有人全都瞩目的标杆,是全国最为安全的地方。
再加上这里有埋葬的孙总理的陵墓,如果放弃这里,无疑是他怕了日寇而选择逃离南京。
更何况,在当时想转移南京50多万百姓,这无疑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更何况如果他真的做到一枪不发的就退走南京,他更有可能被全国的老百姓的唾沫星给淹死。
所以南京必须守,即便守不住也得守,而守的时间也是个问题。
但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那就是门面还有面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