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归吵,他们的研究却一直没受到影响,在资源倾斜之下,他们研究出了一个可以侦测和定位雷达信号的装置。
这套装置原本就有,只是未能小型化,此次美国人将装置想办法小型化后,装到了飞机上面。
自此飞机就有了雷达告警,不但能告警,而且还能锁定雷达的精确位置。
有了这套装置后,美军快速将它们安装在了前线的飞机上。
志愿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依旧按照以前的方法打开雷达扫描。
美军飞机则在发现雷达之后,迅速升空,在高空对雷达所在的位置投下无数的燃烧弹。
为了摧毁一辆防空车,美军可以说是不惜血本,几队飞机反复轰炸,势必不留下一块未燃烧的空地。
如此几轮交战下来,志愿军居然被彻底摧毁了一辆防空车,有两辆防空车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损伤。
这可把负责防空的指战员心疼坏了,大家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放开打,反而变的畏手畏脚起来。
情况反馈到志司,志司在研究后,向国内做了通报,通报的内容也传递到了李诺一的手上。
李诺一在研究了几个战例后,立即就清楚美国人掌握了机载雷达侦测定位技术。
他将自己的分析汇报了上去,不久后,他的分析得到了一致的认可。
美军在压制住志愿军的防空后,再次猖狂起来,飞机出动的频次骤然增多,并且他们还依赖这一新技术,对前线志愿军的指挥系统进行打击。
一时间,战场上的形势再次发生变化,双方又陷入了你来我往的拉锯战之中。
形势的转变让美军意识到飞机对战争进程的关键作用,坦克和装甲车辆受限于山地,再加上志愿军装备了新型火箭弹,坦克似乎不再攻无不坚。
为此,在主战派的坚持鼓动下,美国国内加大了飞机和航空炸弹的生产,更多的飞机和弹药被运送到了战场上。
有盾就有破解的矛,毕竟李诺一提供的防空车,只能做到中低空防空,对高空没有什么办法。
对付飞机,还得有自己的飞机才行,单纯依赖地面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
志愿军为减少损失,开始更加谨慎地使用新型防空车,此消彼长之下,美军竟然一时间攻势凌厉了起来。
在没有自己飞机的情况下,志司权衡之后,认为唯有压制住美军的空军势头,才能再次打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