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如此类的事,摊在一个默默无闻者身上,可能啥问题都不会发生,可落在身处潮头浪尖的自己,就完全可能酝酿、发酵出重大问题。
11.20
研究所李女士借学技术为名,前来暗中考察,被自己看出身份,让研究所的人误认为是本人暗中派人跟踪的结果。这,是别人对本人分析判断能力缺乏了解的原因所致。诸如方林出货以后,本人能够在较快时间内找到他。而推演方林及其货物的去向,远比推演李女士乃何许人要复杂的多。方林当然对本人的突然出现大惑不解,但他清楚本人绝无跟踪的可能。
诸如什么“派人跟踪”的误解,自己根本就难以避免。因为,自己有这种洞察力优势,没道理不淋漓尽致地充分发挥,更不可能HD学步、削足适履。此外,自己也不可能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向所有接触过的人解释、说明。再说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是由自己来书写,是由自己来确立,一些与事实无关的道听途说,看法、点评,对自己又有多大的实际关联和实际意义?
就李女士、方林客户驻地而言,本人就是抓住系列反常现象,然后推演、复原其本来面目或称事实真相。如李女士,一身名牌服装,虽有些陈旧却一尘不染又十分得体,这多半是为了低调得体需要。个人素养加上无法隐藏的养尊处优特征,还有人到中年的年龄段,怎么可能前来学短平快技术?怪只怪本人习惯揪住反常现象不放,很快推测出她是研究所要员——前来暗中考察。偏偏跟班问及且当面告诉了她,使她怀疑是被跟踪的结果。要说呢,李女士的分析判断力确实不怎么样。针对她的身份,在她刚到的十多二十分钟内,本人就曾对她坦言过“真正的老师在我对面”,这已经表明本人在那时,就已经推测出她的身份来了。难道本人还能提前知道她会前来并还提前派人跟踪?
对方林带进厂内的客户,自己当然会细致观察一切蛛丝马迹。因为产品被盗几乎成为无头案,而方林的嫌疑并没有丝毫的排除。假如方林参与其中,鉴于外界多已知道化工厂法人换届,完全有可能赃物尚未进入市场。如此,赃物完全可能由这些客户接收。毕竟,方林已是堂堂正正的销售副厂长。不过,本人对追回赃物早已不抱希望——根本就没那个时间和精力,但肯定不会放过方林的任何蛛丝马迹。
看来,由于本人已经具有超过常人的分析判断能力,而且容易引起别人的大惑不解,继而对本人的目的和动机产生质疑。怪不得,有人说本人具有什么“逆向思维”,也有人说本人是显着的“超前认识”……实际上,本人并没有什么特殊思维方式,也就是早期面对想不明白的问题时,尝到了用笔记录下来的甜头。由于许多事情都具有复杂的一面,在考虑问题时往往容易遗漏或者相互作用的一塌糊涂,而用笔记录之后,就使问题呈现出清晰条理,有没有考虑周全、方法是否得当等将一目了然。当习惯用笔记录并逐一分析、推敲后,即或是不用笔记录,在思考问题时,也习惯按轻重缓急或者先后秩序分出个一二三来,这样考虑问题时就能够有条不紊、全面周到。所谓因果推演、类比推演、程序推演,不过是事后复原真实过程,或者预先虚拟出最符合客观实际的演化过程。想来,“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成事”,大抵如此吧!
正所谓利弊同行,祸福齐趋,吉凶并驾。就算拥有超常的洞察力,也只能是有利有弊,祸福吉凶并驾齐驱,自己能够做到的,只剩趋利避害、逢凶化吉。
总结自己的言行举止,自己早已同什么个人主义的实质言行扛上了,纯粹就是一个集体主义的坚定扞卫者,恐怕这一生一世断无悔改可能。在生活、工作中,与那些稍有矛盾的人,只要自己找时间前去走走,哪怕是几句无关紧要的家常话,普遍都能尽释前嫌。想来,多与他人交流,就事论事地谈谈自己的看法或建议,是避免误解的有效路径。但由于时间和精力的严格制约,这多走走在很多时候同样不太现实。不说别的,就连这里的恩师——柯老师,转眼已是一年多时间未曾前去拜望了。还有汪睿,也快半年未曾相聚了吧?时间不由人,徒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