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晚上,谢冰一家在燕京饭店请的饭。
禹天家人开始有点放不开。
听禹天说过谢冰的家庭情况,谢冰爸爸是大校级别的高官,和苇河石油勘探局一把手同级,属于高干家庭。
谢冰父母的热情和周到打消了禹天家人的顾虑,提着的心也慢慢放了下去。
酒是好酒,菜是好菜,谢冰妈一个人撑起了饭桌上的气氛,禹天和谢冰负责在中间插诨打科,一顿饭吃下来,和谐融洽,宾主尽欢。
......
今年冬天,燕京的雪下得又大又多,天气异常地寒冷。
禹朋和禹媛裹得像两个小粽子,有两只小狗陪着玩,哪都不肯去,整天在院子里追追跑跑、呜嗷喊叫,倒也不嫌无聊。
禹天把炒股挣的1000万交给两个哥哥,顺带着把自己在做的事业简单说了一下,让老爸和两个哥哥震惊不已。
老儿子(三儿)做的好大的事业!
办大学、搞旅游开发、办生产型企业,他们还能大概清楚是怎么回事儿,至于什么计算机、通信这些高科技的玩意就弄不懂了,但应该都是了不得的大项目,合作的对象都是外商和国家部委,涉及的资金动辄就是几亿、十亿美元,让他们听着就胆战心惊;
禹山、禹东手上攥着存折,脸热心跳,神思不属;
500万!够用一辈子的了。
禹天问他们今后有什么打算。
禹山说没想好,先在单位待着,反正工作也清闲;
禹东说,他不想再混日子,准备脱产去读局里办的职业中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世,禹东就是走的这条路,在学校里入了党,后来还当了科级干部,让禹家人大跌眼镜。
禹天鼓动老爸55岁内退,禹国强犹豫,老妈他们都赞成,受累了一辈子,身体又不是很好,早点退休,没事儿回鲁东老家,钓鱼、养花,保养好身体,多享几年福才是正理。
说到鲁东老家,禹天提出村址搬迁的想法在禹家村引起了轩然大波。
反对的人强烈反对,“狗肚子存不了二两香油,这才过上几天好日子,别瞎折腾.....”
赞成的强烈赞成,“能吃饱饭就算好日子了?目光短浅!宅基地是农村人的根本,根不好,后代跟着遭殃......”
大部分村民拿不定主意,想新建和翻修房子的村民暂时熄了念头。
在争论声中,新修的村办小学投入了使用,教室宽敞明亮,桌椅教具都是新式的;
联通县道的水泥路修通了,粮食、化肥、水果等物资的运输方便快捷很多;
禹家村的墓地和祠堂也修好了,供上了先人的牌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村民赞成村址搬迁,说来也怪,原本不觉得居住环境有什么不好,现如今,走在村里,看哪都不顺眼;
入冬以后,村里为此开了几次大会,最后统一了意见,搬!
打申请、报审批,选址做规划......
禹天出资承建禹家新村建设中的水、电、气和道路这些公共工程;
道路没啥说的;
水是自来水,通过打机井、建水塔、铺设管道进入各家各户,让村民告别每天挑水、储水的日子,也少不了污水管路,院子里告别了气味难闻不卫生的旱厕;
电和气是一体的,在村外建沼气池,利用人畜粪便、麦秆等经过发酵产生沼气,通过沼气发电机发电,满足几百户村民的日常用电,低廉的电价更能让村民享受到电气化的便利;
至于取暖和日常做饭,村民习惯了烧火炕和土灶,农村从来不缺烧火的材料;
除了村公用工程,各家建砖混房用不了多少钱,人工都是自己干,村里打算把闲置的砖厂开起来,砖钱也省了,拆除旧房,很多木料、砖瓦和石头还可以利旧,又能节省一笔开销;
这样算下来,一户几千块钱,负担不重;
村里在新址选了最好的位置,给禹国强申请了一块宅基地,面积超过一亩,准备让禹国强老两口退休以后回来养老。
其实最初,禹家村想独自承担新村的建设费用,意愿很强烈,就是觉得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总让禹天一家出钱,人家又不欠村里的;
“升米恩,斗米仇。”农村人有自己一套朴实的价值观。
但是,在面对需要一次性支付的近百万村公共工程费用面前,村里人沉默了;
这几年,村民通过多种经营,靠着勤劳致富,家里有了点钱,可村集体没有钱,一分钱都没有;
这让人情何以堪?
以后村里遇到大事小情的,管还是不管?管,钱从哪里来?
村领导们的触动很大,经过集体讨论,一致决定,必须发展村集体产业,走禹天说过的“集约化发展道路”,重新启动旧砖厂生产,就是起点;
后来,在禹天的建议和扶持下,禹家村因地制宜,重点发展猪饲料加工生产和大樱桃栽培种植两大产业,村集体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当然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