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为先团队也到了?还直接住在了气象站里?”在靠近沙漠的城市阿拉达市,国家沙漠气象研究所的万保山教授听完助理的报告,轻哼了声,在心里滴咕了一句“装模作样、沽名钓誉”。
自古同行是冤家,何况姜为先还是主研物理方向的院士,却总是借助流体力学来跨界踩到气象学的领域来,万保山教授总会有些不爽的。
这次他和毛宏恩教授的团队都一起住在阿拉达市的酒店里,姜为先却带队住进了气象站,这不是故意反衬出他和毛宏恩教授吃不了苦、没有坚守在科研一线吗?
尤其是早就听说姜为先的实验室里各种气候模拟设备齐全,而且经费是不设上限的,这让科研经费向来紧巴巴的万保山教授更是眼红。
不过眼红归眼红,不爽归不爽,万保山这老江湖也没想硬撼姜为先。毕竟姜为先是资深的老院士了,桃李天下,在学术界根深蒂固,而且最近才拿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大奖,正是风头正劲之时,万保山可不想以卵击石。
“不行,可不能让他一个人出尽了风头。”万保山想到若是姜为先团队首先破解了这个“干雨”之谜,那他和毛宏恩这两个气候学气象学界里的专家大牛情何以堪?
目前他还是有优势的,毕竟带来的团队全是培养多年的气象学科研人员,而且又比姜为先团队早来了三天。
问题是,就他手里研究出来的东西,暂时还拿不出手……
略一犹豫,掏出手机,拨通了毛宏恩的手机。
原本他与毛宏恩也有些竞争关系,但现在三国鼎立,魏国独大,必须联吴抗曹了。
……
第二天下午,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站的会议室里,秦克、宁青筠和姜为先一行人正在仔细地翻阅资料与数据,不时地低声交流一下。
姜为先的带队风格很明显,他不只是分派任务,自己也会冲在第一线,承担着几乎难度最高的工作——通过流体力学研究近半年来气象站的资料数据,以进一步分析“干雨”现象的成因。
而秦克与宁青筠负责的是分析世界上有纪录的沙漠异常气候现象,以及当时的气象数据。
对于极端的天气现象,在近几十年里往往会有科研工作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写成论文发表到公开刊物上,而这些论文自然会带着详细的气象数据。在姜为先的“空气湍流与气候预测”课题组档桉室里,就有很多这类极端天气的资料,秦克都看过并有印象,只是此时显然不可能回去翻找资料。
但夏永观考虑得很周到,给众人申请一个临时账号,能连接到国家气象局的电子档桉库,里面的资料与论文都能查询到,不用再依靠互联网进行海底捞针式的搜索。
而邓兆亮、徐加兴等团队里的其余成员也各有分工,有的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有的比对前后两次“干雨”现象发生时的气候数据差异,有的则将部分数据发回实验室,让在实验室的伙伴帮忙进行现象模拟重现……
进展最大的自然是秦克二人。
分析数据的工作自然是秦克与宁青筠的专长,秦克还顺便将论文和资料里的相关数据用手机扫了扫,让手机里的“微光”直接收录整理。
lv4的微光在这方面的能力已非常强大,甚至不用拍照,只要手机摄像头对准电脑屏幕,它就能自动按秦克的指示完成全部的数据搜集和整理,并按秦克原本写好的算法进行归类、制成图表以便于直接拿来分析。
微光的出色表现,使得秦克与宁青筠的任务变得轻松了许多,短短一个上午加中午,便已有了不少收获。
忽然秦克留意到坐在旁边的姜为先老师身子晃了晃,似乎要摔倒,虽然很快稳住了,不过老人还是用手揉了揉额头,同时闭上了眼睛,脸色也有点不对劲。
秦克心中一紧,他可知道老师都七十多岁了,而且昨晚听说还熬到了两三点,今天一早八点半就准时出现在会议室里,到现在为止几乎都没休息过。
“姜老师,您没事吧?”秦克低声问道。
姜为先睁开眼睛,摇头道:“没事,可能是高血压犯了,我吃点药就行。”他掏出药瓶,倒出一颗降压药,打开保温杯,就着温开水把药吃了下去。
宁青筠也紧张起来,小声劝道:“姜老师,您要不先回去休息一下?午睡一个小时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