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媒体们的嗅觉灵敏得吓人,这件发生在欧洲气象中心的事件居然在短短两天后便登上了欧洲各大主流媒体的报纸。
《夏国诺奖得主秦克院士、宁青筠院士加入欧洲气象中心不到两周便发挥出重大作用!》
《诺奖菲奖得主参与开发,欧洲气象中心研发出高空极端异常气流灾难预警系统,成功避免了几起空难!》
《不需要再担心坐飞机遇到极端气流了!航空安全系数直线上升!》
《各大航空公司开始安装高空极端异常气流灾难预警系统,来自夏国的科学之光照耀欧洲!》
《欧洲航空局表示:新系统可以完美规避高空危险气流,飞机依然是世上最安全的交通出行方式!》
最神奇的是《泰晤士报》,它发表了题为《欧洲气象中心亮出新成果,航空安全进入新时代!》的新闻稿,竟将当时的27分钟经历详细地报告了出来。
当然,故事情节有了极大的美化,所有的事件参与者都以伟大光正的形象登场,比如秦克宁青筠的超神表现,欧洲气象中心的各人沉着应战,各大航空公司的高管果断勇毅敢于作决定等等……
秦克在网上看到这篇新闻时,就强烈怀疑是欧洲气象中心自己写的枪稿,因为连没什么建树的气象中心主任菲格雷多先生都多次被捧为“指挥若定”。
——不管如何,这些新闻都极大地提升了欧洲气象中心的名望地位,以及包括秦克宁青筠在内的各国科学家在欧洲民众中的知名度及正面形象,堪称是皆大欢喜的结果。
当然,事实上有关这次事件还有很多内幕,是新闻媒体没有报道出来的。
比如根据合约,“欧洲高空极端异常气流预警及航班规避路线系统v1.0版”软件系统的源代码及数学建模的全过程,都全部向欧洲气象中心公开并共享,但推广安装过程比较复杂,经过临时调集了近千名优秀程序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紧急代码审核,确定这款软件系统未发现任何漏洞或者隐藏的后门后,全欧洲的航空公司才正式与欧洲气象中心签订了合同,随即陆续在各自的航空总部系统中安装了相应的客户端。
而且在初期面对“欧洲高空极端异常气流预警及航班规避路线系统v1.0版”软件系统服务端发来的警示信息和规避路线建议,各航空公司都是采用半人工审核半自动化的方式,直到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验证后,客户端的全自动化运行才成为了主流。
欧洲这样的态度秦克也很理解,毕竟“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想欧洲的航空公司无条件地信任一款由夏国科学家主导研发的软件系统是不可能的。航空公司们后续能有这样的决策改变,自然也是因为“欧洲高空极端异常气流预警及航班规避路线系统v1.0版”软件系统已全部移交给欧洲气象中心进行后续的升级和运维,秦克、宁青筠二人已不再介入参与,也不会拥有该软件系统的任何权限。
对于秦克来说,这样的结果早就在意料之中,倒也没什么被摘了“果子”的感觉。何况这个软件系统是在欧洲气象中心的前期重要成果基础上才开发出来的,开发期间也离不开整个团队100多名专家学者教授们的共同努力,再说了,每年欧洲气象中心获得的软件许可授权费,将会按当初的协议,划分15%到秦克和宁青筠的米国账户里。
哪怕这软件的研发经费是各大航空公司提供的,使得许可授权费定得很低,但几乎欧洲所有的航空公司都有进行采购,而且非欧洲气象中心的成员国、或者未承担相关科研经费的国家,就得付出比较昂贵的许可授权费了。
所以平均下来,每年的许何授权费加起来也有差不多6000万欧元,秦克和宁青筠能拿到其中的900万欧元,换回夏国货币就是7000万元左右,而且他们后续不需要再跟进任何运维与优化工作。
除了这些收益,最重要的是他俩拿到了“欧洲高空极端异常气流预警及航班规避路线系统v1.0版”软件系统的完全授权,可以在夏国里使用或者进行任何的修改,且不用向欧洲气象中心报告、支付任何费用。
此外,整个研究团队的成员都拿到了一笔丰厚的奖励金。
秦克和宁青筠原本说好了只和普通研究员一样拿50万欧元的奖金,但一众航空公司的高管对他俩特别感激,也想着拉近彼此的距离以便日后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干脆大手一挥,再额外给予了两人500万欧元的奖励金。
也就是说,秦克和宁青筠通过前后十天的科研工作,就拿到了570万欧元(其中20万欧元为当月固定月薪)的报酬,这还没算接下来每年约900万欧元的许可授权费分红。
顶级科学家赚钱就是这样容易。
分红要明年年底才到账,但这570万欧元的奖励金已全部转入到两人的米国账户里。
两人这才想起米国的银行账号一直放着没管,通过此前编写的交易模型一直自动进行着美股的买卖操作,因为金额才区区一千多万美元,两人都没怎么在意,一年来也难得打开美股账号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