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秦克对于算力的需求还是很大的,青柠科技数据中心在完成三期扩容后,微光的算力已能排进世界前五,加上秦克对微光持续不断的“教导”和升级,若是论起进行大数据分析的算力水平,LV4的微光堪称是世界第一。
但哪怕是拥有这样称雄全球的算力水平,微光在面对夏国加上欧洲近几十年来的全部极端气候数据,也显得有点吃力。
欧洲那边提供的气候数据质量、精度都极高,平均每周的数据量便达到了20T,而这仅仅是符合“极端异常”标准的气候数据,正常的气象数据更是庞大几百倍。
相较而言,夏国从三十多年前有气象卫星记录以来、符合“极端异常”标准的全部气候数据加起来也不过1000T左右,夏国与欧洲的气象卫星数量、气象数据质量差别之悬殊可想而知。
所以微光以前应对夏国的极端天气数据比较轻松,但一旦加上欧洲地区的极端气候数据便直接表示无能力,使秦克不得不第三次对青柠数据中心进行扩容了。
考虑到将来要进行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极端气候数据整理和分析,那些数据量更恐怖,必须想法子继续提升微光的算力。
但在传统的芯片架构下,目前青柠机房这样的算力扩容已达到微光的资源池管理极限了,再增加服务器只会导致因为各自的通讯延误、管理混乱而降低运算效率,对于提升微光的算力有害无益。
或许微光提升到LV5后,资源管理效率能有大的提升,但现在秦克的特殊分支科技“人工智能”距离提升到LV5还有颇大差距——目前的经验是:2189/5000,如果不依靠完成任务,想让微光自行升级,起码要十年。
所以现在还是得从突破当前的单台计算机算力瓶颈来着手。
提升算力的最优解当然是推动计算机进入量子时代,使量子芯片计算机能真正投入大规模多任务的并行计算应用中。强大的量子计算机能轻松超过现在的超级计算机上亿倍,哪怕需要对微光进行较大的改造、使之适应量子计算机,从时间价值比来看也绝对划得来。
但秦克对量子计算机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知。
别看媒体们将“青柠超导二号材料”吹得神乎其神,而世界各国的量子计算机研究机构,包括IBM与谷歌量子计算机研究中心在内,都赶紧发表声明,表示将放弃拓扑量子计算这个“量子纠错”方向的研究,秦克心里却清楚得很,“青柠超导二号材料”解决的只是“消相干效应”,并实现高保真度与高容错率的纠错效果罢了。
它的产生固然会对量子计算机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量子计算机本身基础研究较薄弱的现状并没有改变,无论是软件方面的量子算法、量子编码等,还是在硬件方面的量子晶体管、量子存储器、量子效应器等,都并不成熟,并不具备飞跃式发展的条件。
而秦克想进行全球极端异常气候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较理想的是使用10240位量子比特以上的量子计算机,最起码也要5120位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才能勉强满足算力要求。
就夏国而言,目前最顶尖的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也不过支持255位量子比特罢了,想在五年内制作出支撑海量数据分析应用、5120位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几乎是不可能的。
甚至在这方面全球实力最强的IBM也同样做不到,哪怕托了“青柠超导二号材料”的福,IBM有可能在两三年内制备出5120位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但想诞生出对应的量子计算原型机,最快也要五年。
即使秦克以“青柠超导二号材料”为谈判条件,掏钱让IBM替他建一台足够强大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也很难指望在五年之内能用得上。
第二个次优解,则是对传统的计算机芯片架构进行革新,实现算力的飞跃。
所以秦克虽然秉承着求人不如求己的想法,继续带着青柠科技量子计算实验室的团队们进行量子芯片材料的研究,以进一步推动量子计算机的发展进程,但他更重视的研究项目,却是化身“Q先生”来带着“清北集成电路与芯片联合研发创新中心”下属“芯片材料团队”进行研究攻关的“碳晶复合纳米材料”。
这才是一旦研究出来,便能在极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推广应用、大幅提升算力的“大杀招”。
“碳晶复合纳米材料”是S级知识《一种适用于1nm芯片的全新型碳晶复合纳米材料制作全流程》里记载着的非常先进的芯片材料,它能替代掉现在的硅晶圆,直接采用国内掌握得较好的28nm制程和14nm制程的光刻技术和芯片制作技术,制作出新世代芯片,完全不需要更新设备,不需要改进工艺。
而制作出来的新世代芯片,无论是性能上还是功耗上的表现,都可以堪称逆天,以14nm的新世代芯片为例,其性能能达到目前世界采用传统主流的“FinFET”技术的7nm高端硅基芯片的50倍以上,功耗却不到后者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