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就是这个人吗?”
小乙站在城门楼上,杨家的一名暗卫刚刚把头探出去又缩了回来。他听到小乙的问话后,点了点头:“没错,就是他,在食肆中停留时间最长,今日又离城的,只有他”
“你们两人跟在后面,再派两人绕到前面,具体找下面士兵打听即可”
那暗卫“诺”了一声,离开城墙。小乙则是径直回去向九妹禀报。
就在这一日雄州瓦桥关、霸州益津关和淤口关三城先后铜钟长鸣,城北二十里发现辽军。
虽然大宋上下都知道宋辽一战必不可免,虽然缘边安抚司关于辽军集结准备南下的情报已经放到了真宗皇帝的案头。但是,当战事真正来临时,朝堂上还是爆发了一阵恐慌。
不提朝堂上的动荡,但看边关首当其冲的杨六郎,这距离他刚刚上任缘边都巡检使不过两月。在他的辖区内,兵员不过二万八千三百人,还需要分别防守遂城、瓦桥关、益津关和淤口关四城,以及周边二十余处堡寨。这兵力就显得捉襟见肘。
不过,太宗一朝,经过沿边州镇军民合力,贯通了西起保州,东至泥沽海口的水长城,沟通河道连为一体。因此,辽军南下,只能走州城要道,沿途寨堡更多是警示的作用。
此时三关每城守军不过五六千,当寨堡示警时就已经拉起吊桥、放下千斤闸并关闭城门。同时,十余骑快马从南门离开,分别向保州州城——也是缘边都巡检的行军衙门、遂城和东京而去。
在乾宁军以西六十里,沧州城西北八十里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城,叫做束城。
在束城北有一座土丘,当地人称之为‘磨盘山’。
此时在磨盘山上,有数十骑辽军正看着不远处的束城,那城门大开,还有百姓来来往往。
磨盘山下,一队五百辽骑整装待发。这里距离城门不过五里,因其地势低洼,从磨盘山冲出去片刻之间就能冲进城池。
“传令!杀进去,而后关闭城门,让宋人在城头守备,谁敢不听,全砍了”
磨盘山上有一辽骑,年约三十,一身金甲,淡淡的朝身边亲卫吩咐道。
“诺!”亲卫一拱手就朝磨盘山下辽骑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