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亩产也就700斤左右,但能吃的东西多了,食材丰富了不知道多少。调料也多达了三十多种,也算是进步了一大步。
陈小婉也感叹人力的伟大,她就开了一个头,剩下的全部由其它人做了。山河食谱后面都由翰林院直接编写的。
她并没有干涉太多,她没有那样能力,她也发明不了电,也不想,所以现在大姜还是手工农业国度。
长平三十五年,长平帝废除了良贱不通婚及商人不能科举两条,在连山村呆闷了年轻人,拖家带口的出去了一大堆,要去见见世界,陈小婉很高兴,亲自给出去的年轻人每户赠送了100两的程仪。
毕竟这一走那就是海天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了。
连山村再好,远没有外面精彩,就像当年打工的年轻人进了城,哪怕生活的再难,也难以再回到家乡。
只是不是坏事,小小的村落没有必要困住一代又一代的人,人像货币一样都需要流通。
小秀和小雅嫁给了两个少年举子,举子中了进士,两个人随夫君进京城,后来辗转各地为官,中间只回过一次连山村。
小静嫁了赵亭之的大儿子,后来也进了京城,京中陈家人渐多,日子也颇为安稳。
小七以二甲第七名的成绩,留在了户部,一干就是好多年。
小八则是七十八名的成绩碾转各地为官,从县令一路坐到了刑部尚书,最后接了陈四叔陈四婶去京城。
陈家由小小农家,也成了京城里盘根错节的官宦人家。
陈大伯和陈三叔则一直没有去京城,在连山村尽享天伦,每日最开心的事,就是那村里的青草香和蜜香,极尽逍遥。
陈大哥陈二哥则开班授徒,这四县二十镇的木匠活包揽了大半。
长平帝在三十九年的时候没能熬过去,不知出于何原因,没有立太子,二皇子无法顺利继位,三皇子不服,两方人马又是一场较量。
关键时刻小五从西南而归,从御书房里拿出一个匣子,里面是没有公开的传位圣旨,又以清君侧的名义清扫了三皇子一党,酷吏之名更是远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小五理都没有理,二皇子登基后便离宫而去,去做什么没人知道,只是京中众人无人敢小觑,甚至要防他突然而归,谁都不知道这位先皇极尽宠爱的陈家五子,手中还有什么样的底牌。
兴盛帝登基第一年,就轻车简从的来了连山村,在半山湾停留了一个日夜,走的时候眼睛是红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