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救你是举手之劳,至于酸不酸那是你的感觉,我觉得我已经拿出了最真诚的态度。”
或许看到林奕有点冷淡,杨慧又过去和抱着孩子的吴莎套起了近乎。
吴莎倒是满不在乎的,似乎和这个老同学亲密无间一般。
送走了杨慧,吴莎对林奕说到,“看你那脸色,人家都能看出来,做做表面文章嘛,何必给自己树敌呢。”
“我就是心里不舒服,自从写那个报告我就感觉心里膈应的慌。”
“算了,别膈应了,哄哄你儿子就不膈应了。”
“那是自然,我儿子最好了,是不是啊?”
由于林奕在一处,并没有与杨慧有什么直接的接触。
据吴莎讲,这个杨慧在二处需要决定的时候从来不表态,不做决定,似乎一切都是唯胡处长马首是瞻,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很正。
但她闲下来总是和同事们拉家常、套近乎,甚至都帮助一位出差的同事突然发病的母亲办理住院,垫付医药费,把那个同事搞得对她可是感激涕零。
杨慧告诉林奕,“这就是人家的过人之处,提前就开始培养自己的亲信了,上学的时候还没有看出来这人有这么深的城府,还是生活的环境能决定还多的东西。”
虽然吴莎有一些愤愤不平,甚至有一些抵触,但还算相安无事。
直到十几天后,二处接到一个任务,需要去米国接一位量子物理专家归来。
这是一个国宝级的人物,如果能顺利的回来,那么起码能让我们的相关领域研究提高好几个档次。
这次他们其实就是为了保护这位科学家,因为包括米国也清楚他的价值,虽然他们用了各种手段阻止、拉拢,但无济于事。
而这位科学家也没有任何让他们扣留的借口,否则就是限制人身自由了。
但是米国的一贯做法谁都清楚,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哪怕毁了也不会拱手相让。
为了他能够安全的回来,需要从二处派两人以个人身份出去。
吴莎报了名,最后胡处长也同意了吴莎和另外一个人去。
但杨慧千方百计的阻挠,甚至以吴莎孩子小需要人文关怀为名让胡处长换人,倒不是她自己要去,而是推荐了另外一个常年处理涉外事件的同事。
这还是杨慧第一次公开反对胡处长的意见,搞得胡处长也左右为难非常的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