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东雾口杯矶钓赛(三)

“可能是大鱼还没进窝子吧,小朋友都来打前站了。”

敖海源也只能这样想了。

用他的能力来看,周边都是淡灰色的雾气,没有一点儿带色儿的雾气出现。

现在敖海源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把他能看到的雾气全部钓上来,先不论大小,只要能过及格线,就算成绩!小的再扔回海里找妈妈。

敖海源补窝速度快,中鱼频率也不低,一个小时过去,他的水箱里已经放了十来条够标准的黑鲷了,最大的八两左右,小的半斤。

真正的半斤对八两!

今天的风浪不是很大,2-3级左右的风,0.3米的浪。

海浪拍击礁石产生的白色泡沫带聚集在钓点周边。

夏日海边风轻拂,碧波荡漾映日光。钓竿轻摇波间影,黑鲷跃水喜洋洋。

矶钓鲷类鱼的钓点中,有一处非常热门的就是白沫带。

白沫带之所以是鲷类鱼的好钓点,是因为白沫带是鱼群聚集和觅食的偏好所在。这主要是基于其“便于藏身”和“食物充沛”。

白沫带的小气泡们连成了片状的白沫水团,同时也形成了鱼类的天然蔽所。既可以遮挡天空中飞鸟的视线,又能避开岸上人类的视觉,对于海里的同类来说也不易被搜寻到。因此在白沫带,鱼类可以放心地觅食。

白沫带中的食物首先来自于海浪撞击礁石回落后带下来的,原本附着在岩壁上的甲壳类、海虫类等动物,对于鱼类来说这是天然的美食。

这也是为什么开赛前敖海源下去对着淡菜一通挖然后补充到窝料里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白沫带的气泡不停翻腾上涌,海水剧烈搅动,因此此区域内溶氧较高,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对鱼类也有吸引和集群的作用。

那么说,白沫带就这么好钓鱼吗?

答案肯定不是!

首先,钓组容易挂底 。

白沫带形成的动因是海浪冲上岩壁后又倒灌入海,下落时海水在重力和潮水拉力的双重作用下,矶礁边的水流会产生强烈向下的势头,一旦钓组进入这种水势的影响范围,就会被迅速带入深处。在海浪太强或者水深不够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发生挂底的情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敖海源中了14条鱼,挂了8个钩子……

其次,鱼讯传递失效。

海浪下落后下冲的水势在达到其能够企及的深度后,动能完全释放,随之会转变为不规则的横向流动的水流,钓组会被其带得左右晃动,造成假的鱼讯,让钓者判断失误。

这也是为什么敖海源选择自立漂而不是蛋形阿波的一个原因,蛋形阿波他是在看不准,别看钓了那么些年的鱼,对于这个蛋形阿波,他的认知里这玩意儿除了钓鱼也就是装上电池拍片子了。

矶钓的特点就是在不断的调整中获取渔获。

在接连钓了几条不达标的幼儿园小朋友之后,敖海源决定改变一下。

因为视线里开始有带颜色的雾气往这边儿来了。

高速转环改成了7克的转环铅,钩子上30厘米的位置加了一枚3克的咬铅,自立漂换成了一个3号吃铅12克的漂。

穿上几只大点儿的南极虾,收紧余线就往前方的标点抛过去。

“搞里头!”

抛过去的这个点要远于之前的标点,大概多出了一个竿身的位置。

“啪啪啪!”

打了三勺饵过去,接下来就是等待,等待水里的大鱼咬钩。

很快,一团青绿色的雾气画着圈的游了过来。

很快就在自立漂跟前不动了。

水下。

一条40多厘米的大黑鲷围绕着钩子上的南极虾不停的打转。

本来还有其他的小鱼想过来嗦食几口,结果全被这条大鱼吓跑了!

敖海源对于这条鱼迟迟不下口并不担心,只要钩子上还有饵,早晚都会咬钩。

在大黑鲷研究南极虾研究了大概三五分钟之后,确定没有危险,才狠下心,张开大嘴把几只虾全部吞进了嘴里。

初入口感觉味道还不错,腥香里带着一丝甜味儿!

但是怎么虾肉里有个硬硬的东西呢?还有点儿扎嘴?

不好!上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