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制造理论的困局

过了一会,吴总才说:“我先补充一下。我以前也是做国内市场的,那是刚刚起步的时候。”

吴总确实没有把顾问们当外人,把自己刚刚创业时的一些故事也简单讲了一下。

“那时,国内的发展机会也很好,购销两旺。如果说第一桶金,那才是我的第一桶金。”吴总补充说,“只是这日子没有太长久,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是当时国内的货款太难收了。”

“曾经有一段时间,欠钱的是大爷,赊货的是孙子,真是让人开了眼。”吴总一边回忆一边说,“我这个人脸皮薄,受不了这份气,只能去做国际市场。”

“老外在这方面比较好,只要签了合同,基本没有赖账的,国际的游戏规则履行的比较好,”吴总说,“虽然做国际贸易的时候,刚起步也很困难,自己也不懂,糊里糊涂跟着别人去国内国际的展会,签合同、算汇率、算运费、算船期……”

“也算是从零起步,从小到大,也是这么一路过来。”吴总说到这里,拿着桌上的酱油碟,喝了一小口,接着说:“哪知道这国际市场也不长久,价格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薄,我又考虑从国际市场转到国内市场,听说现在国内市场的交易规则也比较规范了,赖账的也少了。”

“你们看看,我这也是一种势,”吴总感慨地说,“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又从国际市场到国内市场,自己把握不了,只能跟着市场跑。”

“这也是顺势而为呀!”李瞻海说。

“说是这么说,但是辛苦呀!”吴总继续感慨着,说:“动不动就要从头开始,从零起步。”

过了一会,他说自己已经跟魏教授谈好了:由魏教授带队,带着销售部在国内自建品牌,重新建立销售网络,自己已经物色了一个来自世界五百强的销售经理过来,协助魏教授落实。

李瞻海对这件事早有心理准备,但是没有想到吴总的动作这么快!看来,这个吴总很不简单,确实很善于尝鲜。

李瞻海又让老项把制造系统的事说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