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总诧异地看着老项,希望他继续说下去。
“优秀的产业工人是制造业的基础,”老项说,“有了优秀的产业工人,生产制造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我一直在组织5S、ISO质量管理、品质改善的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呀!”吴总说。
“产业工人的思想、观念、技能远远超过了5S、ISO、品质改善,而是如何制造本身,包括材料、设备、加工方法、工艺等许多方面,也包括生产方法,批量制造、柔性制造、精益制造。”老项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吴总继续看着老项,似乎他是在说另一个世界的事情。
“当然,还有工匠精神。”老项最后说。
“那你觉得,这么低的利润率能吸引到工匠?能培养出工匠来吗?”吴总忍不住反问。
“利润率低,恰恰说明工人的技能不够,专心致志的制造精神不足。”老项也不肯让步。
“工人?产业工人?人文精神?”吴总喃喃自语起来,他又闭上眼睛,靠着沙发背上思索起来。
老项、老波和李瞻海对了对眼,他们不能确定吴总会不会突然爆发,然后把他们赶出去,就像对待魏教授的团队一样。
这时,吴总却突然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转起来,一边转,一边念叨:“工人?产业工人?人文精神?”
顾问们都没有说话,看着吴总在转圈。
吴总依然在转圈,只是念叨的内容变成了:“工匠精神?人文情怀?”
过了一会,吴总停下来,对老项说:“你的意思是我忽略工人实际是产业工人的本质,强调制造业的人文精神,而忽略了制造业的工匠精神?”
“是!过于强调提成制,固然可以激励他们专注于产量,再通过5S、ISO、品质改善保证质量。”老项说,“但是,这些都是表面,是表面的制造业。对于深层次的内涵,产业工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以及工匠精神才是制造业产业工人的本质。”
听了老项的话,吴总又咬起了牙根,他又在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