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汉元帝,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人选,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汉宣帝对他就有所不满,认为他过于“柔仁”,还单一的喜好儒家。】
【在一次谈话之后,汉宣帝自己感叹了这么一句话:乱我家者,扰乱我大汉天下的,太子也!】
【但尽管如此,汉宣帝还是没有改立太子,最终也让汉元帝继承了皇位。】
【关于他之所以这么选择的原因,有人认为是他对太子生母、已故恭哀皇后的深情厚谊;有人认为,是因为汉宣帝的几个儿子都不怎么样,大家半斤八两,还不如汉元帝。】
【不管究竟如何,汉元帝即位。】
【即位后的汉元帝体弱多病,优柔寡断,朝政全权倚重宦官,任用外戚;他不认同汉宣帝的苛刻的治国方式,大量宣扬“德教”,行“宽仁之法”,启用大量儒生;除此之外,于治国上毫无作为。】
【而汉元帝本人,除了优柔寡断和是非不分外,又是一个多才多艺、精通音律书法的艺术人才。】
【彼时西汉的内部矛盾其实已经积蓄到了一个顶点,只要皇帝稍稍有一点犹豫或者疏忽,就会失去控制,皇权衰减,无可挽回。若是一个强硬的皇帝,或许还能够继续压制。】
小主,
【汉元帝能够做到吗?他做不到,他并不是那种强硬的皇帝。或者说,即使他是武帝那种天纵奇才又强硬坚决的皇帝,西汉的覆亡也不过是能够拖延一段时日而已。】
【除非,这个皇帝能够做到挥刀割去所有的腐肉,与统治力量中的另一部分彻底决裂并且清除掉对方,还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勉强维持住社会的稳定让自己不至于被推翻。】
【当然,这并不是说汉元帝就是什么清白的好皇帝了,他同样根本不是。他确实是西汉的败坏者。】
【在汉元帝统治下,原本在汉宣帝时期还是“祸根萌芽”的西汉倾颓的隐患,迅速生长壮大,蓬勃发展,西汉终于真正地踏上了衰亡的道路,每况愈下。】
【至于皇帝的如此作为和朝堂的混乱,表现在民间,落在百姓头上,就是生活的愈发艰难,土地的不断失去,流亡人数的不断增多。】
西汉,在汉元帝之前、昭帝和宣帝时期,民间不少地方开始陷入了混乱。
其实早在之前,这个神迹说出汉元帝时期大汉走向了明确衰败,就已经让人们开始惶惶不安,虽然有时候对朝廷不满、虽然也有人参与过起义军,但是如果真的大汉走向覆亡……
他们该怎么办?
但那时候到底还是大汉的兴亡,而没有直接讲到百姓们的遭遇。
可是,在得知汉元帝时期他们将会大量地失去自己的土地,被迫不断流亡,衣食无着,生活无望,百姓们就彻底陷入了惊恐之中。
“反正,反正现在太子还没有即位,皇帝还在,能不能让他换一个太子?!”宣帝时期,有人在慌乱之下想到了这样一个办法。
——至于说他为什么知道宣帝是如今的皇帝,元帝是下一个皇帝,那是因为……他也不知道,反正就是自然而然就知道了,可能是这个神迹带来的力量吧。
不仅是他,周围的人都在某种神秘力量的作用下,清楚地明白了如今的皇帝,就是那个“宣帝”。
但是这个方法并没有得到周围人的赞同:“咱们这样的黔首,怎么可能让皇帝改变主意?而且还是太子这样的大事……”
“皇帝自己又不是不知道太子是什么情况,他自己都说了太子会乱家,可他也没有改立太子……我们怎么可能改变?”有人愤愤道,现在,他们也顾不得什么议论皇帝的大罪了。
反正天下人人都在议论,朝廷难道还能把所有人都抓了,都处死吗?
那上面可都说了,朝廷可离不开他们的赋税。
听到这些言论,不光是期望皇帝能够换一个太子的那个男子,还是其他人,都沉默了。
是啊!皇帝自己就知道太子的问题,可是他也没有更换……
所以,到底是因为皇帝真的对皇后有那么深厚的情谊?还是是因为其他的皇子也不如何?
至于说汉元帝登基之后的那什么德教、宽仁——那和他们普通百姓有什么关系?!
皇帝要施行仁政,大约也是对着那些朝堂上的官员,还有那些个宦官外戚。
他对宦官外戚宽仁了,他们这些普通百姓能够躲过宦官外戚的欺凌,就已经非常幸运了。
此外,也有人开始暗暗打主意:如果皇帝真的不更换继承人的话……要不要把自家的孩子送过去当个宦官?反正,家里面现在也要活不下去了,总要卖身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