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庙”,是在各地的庙会上表演的说唱。其主要目的给庙中的神仙说书,同时也是为村中百姓说书。庙会上的说书先生,相当于神仙派下凡间使者,用来教化百姓。说书时间一般在庙会的正日子前后四天左右,也有长的达五六天,一般一天为两场,正日子中卫三场。演唱曲目多为《檀香哭瓜》《罗成算卦》《天雷报》《刘公案》等,说书内容为劝人向善的,或者报平安的。庙会中的说书先生,到庙中时要吃饺子,走的时候要吃饺子,这是庙会中的风俗。这种表演形式在现今也较为流行。
“丧牌儿”,即在有人过世时,请演员来说书,目的是送亡人最后一程,同时也可消解守灵亲人的寂寞。通常说书时间为三天,每天从晚上八点说到凌晨十二点,送死者升天即为结束,以前每场说书时长是四个小时,现在改为两个小时一场。“丧牌儿”说书的演员不需要长篇,基本上四五段足够。与其他三种演出方式相比,“丧牌儿”说书属于下乘,但河北省百分之九十的演员都在说“丧牌儿”,因为白事说书的习俗比较普遍,是底层艺人的生活保障。
西河大鼓形式
说唱内容
西河大鼓唱词的基本句式是二二三的七字句,或三三四的十字句,短段每篇唱词约一百四五十句左右,有时根据内容需要加人了嵌字、衬字及垛。说唱语言多采用方言,说唱发音带有鲁北方言的韵味。用韵以北京十三嫩为准,一个唱段大都一韵到底。西河大鼓整体上的特点是说唱兼顾、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曲调婉转且优美,具有“咬字狠、唱音准”的特征。其内容为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寓言笑话等,主要为了反映百姓生活。现今保存的传统书目有中长篇一百五十多篇,短篇三百七十多篇。如反映历史人物的《杨家将》《包公案》《施公案》;有反映历史故事的《三侠五义》《七杰小五义》;有反映新生活的《张老汉战马西》《计生标兵》等。
唱腔风格
西河大鼓的唱腔为板腔体,主要板式分为头板、二板、三板等。这三种板式是西河大鼓中的基本节奏,相对应的节奏形式为慢、中、快,且三种板式有各自专用的唱腔。头板为一眼三板,节拍为4/4拍,节奏舒缓,在表演中常用于开场部分,用于交代故事的起因,突出故事内容的场景,强调抒情的氛围。头版的唱腔表演主要有起腔、紧五句、慢四句等。二板为一板一眼,节拍为2/4拍,节奏速度为中速或者稍快,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也有人称其为“流水板”,在西河大鼓表演中可以独立使用,也是西河大鼓唱腔的主体板式。在整场表演中主要用于开始和中间的部分,其作用使交代故事的发展过程,叙述故事情节。二板的唱腔形式主要有上把腔、中把腔、下把腔、悲腔、反腔等。三板为有板无眼,节拍为1/4拍,速度快,节奏急促,也可称其为“上板”。在西河大鼓的表演中主要用在高潮之的部分,其目的是表现事情的紧迫、情绪激动的内容。也有的三板包括散板,成为西河大鼓唱腔形式的有机连接。三板的唱腔行驶时主要有乍口、收板、数板等。正是西河大鼓的唱腔板式,使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艺术流派
西河大鼓根据发展时间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如清朝末期时,正值西河大鼓的兴盛时期,西河大鼓名家辈出,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如按地域方言可以将西河大鼓分为“北口”“南口”“小北口”三大流派,北口的特点是演唱细腻,以“俏”“巧”为特色,主要代表艺人有马三峰、王振元、朱大官等,因此,这个风格流派也可称为“一朱二王流派”。南口的说书特点是泼辣粗狂,代表艺人有袁宗凯、马小疯、王殿邦等。小北口的说书特点主要是结语演唱细腻和泼辣粗狂的风格之间,具有刚柔并济、软中带硬的特点,主要代表人物有马瑞林和张永堂。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西河大鼓进人天津后,发展迅速,进入兴旺期,出现了许多着名艺人,产生了北口朱(化麟)派、王(振元)派,南口李(德全)派、赵(玉峰)派。李德全(1869—1932),原名不炳,直隶大城(今属河北)人。原坐科弦子书,后发现西河大鼓的长处而改唱西河大鼓。他首创了二板尾腔,规范了常用曲调,从而创立了西河大鼓的“北口”,行内称之为“李派”,其特点是“俗”,即书词通俗,书理易解,颇受市民阶层欢迎。赵玉峰(1894—1971),直隶河间(今属河北)人。因私淑评书艺人梁殿元,结识京剧武生高福安,将评书“扣子”和京剧“身段”引入西河大鼓的演唱中,融合京、津大都市时尚,被行内誉为“赵派”。
小主,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相继产生了以郝英吉及其子女(郝庆轩、郝艳霞等)所形成的“郝派”,郝英吉是“郝派”西河大鼓的创始人,曾先后师从王殿邦和马三峰的儿子马小峰名“马小疯子”),其形式兼得“南口”与“北口”的演唱要领,融会贯通,并根据自己的个人特点丰富与发展,形成了“郝派”的风格特点;新中国成立后,西河大鼓又形成了以马增芬及其父马连登为代表的的“马派”,西河大鼓流派纷呈,展现出多彩多姿的艺术风格。
经典曲目
《绕口令》西河大鼓传统曲目。短篇。花输。属技巧类节目。演员在十几分钟内流水般地演唱十几段绕口令,给人以美的享受。六七十年代马增芬、齐玉兰、蔡淑珍等都擅长此段。
《打黄狼》西河大鼓传统曲目。短篇。写书生傅恒昌误救白脸狼,反险遭狼害的故事。北方许多曲种如西河大鼓、河南坠子、乐亭犬鼓等均有堆曲目。取材于明小说之《中山狼传》,长春市曲艺团齐玉兰演唱此段声音响亮,悠扬宛转,深受同行和观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