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偏不一枝红杏出墙来(第五更)

文骚 泥白佛 1165 字 19天前

标点修饰/

就成了/

现代诗的/

模样。

其实命题作文,还是词比较适合,因为它是有固定格式和规律的,但每每遇到按词牌名写词的小作文,都是考生们最头疼的,如果可以,大部分人都会写现代诗,自由嘛,随便嘛。

完成了小作文,再看大作文。

刚刚过了中秋,马上又要到秋分了,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开始入秋,作文要求以“秋”为主题作文。

封寒挺发憷景物描写的,所以他选择套那些知名作品的皮。

这一环节,他思考的比较多,又在图书馆里看了好一阵的现代散文,熏陶之后,终于写出了标题——《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作者是郁达夫,中国著名作家诗人散文家,本文创作于1934年8月,当时日军已经占领了热河察哈尔大部,距离七七事变仅有三年时间。

当时国家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郁达夫虽蛰居远离北平的临安,一样感受到国事的危急。因而,当他到达北平,触景伤情,仅隔了四天,就写了《故都的秋》。

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静”和“悲凉”,处处透露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斗争的痕迹。

这些复杂和纠结的情感,放在封寒身上,会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封寒只是主要借用了郁达夫大师写景写物的功夫,大概讲述了自己对曾经生活过的首都的秋的一些看法和理解。

虽然如此,失掉了文章最珍贵的内核,可依封寒看来,文章依然是美的,读来,仍觉是种享受。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写完之后,封寒在图书馆通读了好几遍,只觉沁人心脾。

郁达夫的故都之秋是孤独而忧郁的,封寒保留状景描物之外,扭转了文章的整体风格,因为删减了大量原来的段落,也加入了很多自己的原创,所以勉强还算浑然一体,他自己非常满意。

之后再来一场社会科学,月考结束!

学生们放假嗨皮了,老师们还要阅卷,在高二语文教研组,所有语文老师都在一起,终于,终于翻到了封寒的卷子!

中午来学校的时候,封寒他们仨就准备好了旅行装备,所以鹿幼溪的专车直接开到了学校门口,她自己不好意思下车,让他们低调地溜进她的车,一声“快走”,汽车朝婺城双龙景区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