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余欢水躺在病床上,面容慢慢枯藁,老婆,孩子,同事纷纷来到他病床前说话。
——郭凡看了看表,到现在一个完整的设定、冲突过程结束了,并抛出了新的问题,拢共用时十二分钟,符合好来坞所谓院线电影的“万能剧本”。
不过也很平庸。
是有一些巧思,比如余欢水的病情恶化,是通过来看望他的人,说的话来体现的,因为这些话越来越悲观。
当然打光也起了作用,给他越打越亮了,那不是这哥们要升天了吗。
介绍家庭设定的时候,方沂设计了个滑动智能机看照片的情节,靳冬在那插科打诨免得观众看的烦,照片滑完了,余欢水前几十年人生也全讲完了。
如果是姜纹会怎么处理?
用台词。
陈恺戈呢?
其他的不好说,起码演到了病床那段,陈恺戈极可能会给每一个来看望的人给特写——《无极》就是这么干扑街的,他太喜欢群像戏。
墨镜王呢?
余欢水这会儿估计还没出电梯,要在镜子前孤芳自赏一番才行,加上台词:“一九六0年四月十六号下午三点之前的一分钟……因为你,我会记得这一分钟。”
另有些稍微进阶一点的,比如那孙悟空——好吧,不能都说完了,等会儿再提吧。
有句话讲,电影永恒的主题是“复仇,生死,还有性”。
现在来看,《重返十七岁》的主题一开始就立下来了,可能观众未必能发觉,导演差不多能猜个大概方向,当然也不会觉得多有意思了。
就看之后有没有厉害的技法。
郭凡回头看,发觉几个导演、包括做了制片人的陈建彬都是这样,不怎么眨眼睛,看的确实很专注,不过整个人还是陷在沙发上,不为所动,大概他们心里的判断和我差不多。
还可以,但也就是还可以。
很快,第一个华彩一点的镜头来了。
几句侧面写余欢水病情的台词后,他被安上了心电仪,“滴、滴、滴”声音比较大,而且越来越大。
这声音像鼓点,像心跳,情绪烘托下,大家知道要发生些什么,情不自禁屏住呼吸。
镜头中的主体换成了余欢水的滴液瓶,用上了希区柯克式变焦,滴液瓶悬在空中好似人的灵魂,提供第三人称视角,主体的大小不变,而镜头变焦后,背景大小改变。
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围在方沂病床上,护士跑来跑去,说是要再做一次检查,最后尝试一次,医生皱着眉头和余欢水叮嘱什么,亲人们牵住他的手,逐渐心电仪的声音盖住了其他所有。
这急匆匆的“滴”声中,最后那一声比前面的长,这会儿情绪已经烘托到位,你作为观众会非常害怕余欢水就这么挂了,而且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么以为,因为导演就是在诱导你这么想嘛。
不过听台词并不是的:
“诊断错误了,他的肿瘤是……良……性……的。”
他老婆好像是喜极而泣了,哭天喊地,在那摇他,在他完全闭目前:
“余欢水,余欢水!”
“余——欢——水——”
——腾的睁开眼。
变第一人称了。
“医生?”
“医生!”
余欢水在那喊,结果没人鸟他,不过就他这中气十足的喊声来看,应该是好了很多。现在观众还看不到他啥样,因为是第一人称,镜头前有一双嫩白的手伸出来,艰难的攀到床边,站起,牵着吊瓶,也望向窗外郁郁葱葱的林子,下午的阳光透过树,斜斜映在床上。
窗子不知怎的,异常的高,人根本够不着,得爬板凳。
风吹过,叶子上探,好几扇联排窗子吱呀响,整个病房都亮堂了,通透了。
而提供画面的机位却也转移到了叶子那边,变成第三人称,正对着病房的窗户,但还是看不到方沂,还是看不到方沂啊。
终于,画面中,一只手推开窗。
一个吊瓶,搁在窗台,还有拖动吊瓶架的声音,还有踩上板凳的声音,让人心痒痒。
期待,期待……
十七岁的少年余欢水探出头,他慢悠悠出现在画面中。
他趴在窗口,眯着眼微笑,很享受现在的微风和阳光。有的窗户要关上了,他用胳膊挡住,输液瓶的针妨碍了他,他把针头扯了,踢开吊瓶架,但并不发出刺耳的声音,好像也愿意温柔对他。
好像是知道了会发生什么,画面在这停顿五秒钟。
整个影院“哇~~~~”的喊了很长一声,以至于完全压住了开始播放的,烘托气氛的钢琴曲。
刘天仙紧紧握住方沂的手,她情不自禁哭了起来,抵挡不住精心设计的长铺垫,看向方沂,断断续续说:
“你活着还是更好。”
俞非虹同样眼泪噙满了眼眶,不自觉流下来,中年大萝莉是为了一篇,要花上十年,花几千万也电影化的文艺大萝莉,她被余欢水享受阳光的这一幕击中了,她并没有过生活绝望的时候,但现在不知为何,却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