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起思念

三奶奶夫家姓王,桐树屯王姓、陈姓、冯姓人数最多。

王奶奶比赵大婶年纪大不了太多,成亲早,辈分大,却命苦,十五岁产子,十六岁丧夫,辛辛苦苦拉扯儿子长大,娶了媳妇有了孙女,日子才刚安稳些,旱灾又来了。

儿媳回娘家借粮,三日未归,儿子去接,也没了消息,王奶奶央族人过去打问,才知道儿媳娘家根本就没见到人,这俩人就这样人间蒸发了。

后来吃人的传闻传开,大家才猜测,这两口子怕不是被人捉去吃了。

只留王奶奶和十岁的孙女相依为命。

说过这些,娘儿俩又去场里,把大豆处理好。

豆秧都是摊开的,已经晒干了,拉着磙子反复碾压,豆子便都从豆荚里蹦了出来。

挑开豆秧,将豆子再晒一晒,又去二次碾压豆秧……

如此直至将大豆全部装袋运回家。

大家都忙,来赵家帮忙也是偶尔的事,还有大堆大堆的玉蜀黍也得娘儿俩收拾。

她们戴上草帽,坐着小杌子,开始扒玉蜀黍皮,有那青皮就丢去给兔子们磨牙,若是捉到虫子,放在破碗里,攒一攒,拿去隔壁喂鸡。

因只剩了她们两人,吃饭也变得凑合起来,只想着早些把这些玉蜀黍扒完。

扒干净的玉蜀黍摊在大笸箩里、院子的空地上晒干,玉蜀黍皮就叉到院外晒着,用来烧火煮饭也是极好的。

日头好,玉蜀黍晒两天就嘎嘣脆可以装袋了。

装好袋就立刻抬进地窖里。

两堆一人多高的玉蜀黍,娘儿俩从早起日头还没升起就开始剥,一直到天黑得什么也瞧不见了才收手,也忙了三四天才全部剥完。

这期间还挑水浇了两回菜地,轮值去村里地里一天。

免不了有人问这三亩地收了多少粮食,赵大婶只是说:“俺们娘儿俩昏头昏脑只顾着干活了,还没称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