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羡慕陈家有个好女婿,竟然愿意拿自己家的房子送老丈人。
总之各种情绪复杂交织吧。
不过,有一件事确实是说对,在陈父陈母看来,李红兵还真是个好女婿。
从最早的讨厌,到后来的欣赏,在到如今的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中意。
68年开始下乡的时候,父母们为了不让子女下乡,正式工岗位一时间是洛阳纸贵,当时就连临时工岗位都不好找。
是时,大学停课,二姐陈红肄业在家,街道的人三天两头上门。
自古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女孩下乡本就乱象频频,更何况是陈红这样容颜姿色不输绝大多数人的美人大学生。
说不定刚一下去就成了某个穷乡僻壤村子村长家傻儿子的媳妇了。
这可是不是妄言!
陈父陈母都很担忧,可当时黑市上工作岗位的价格都已经炒到两三千,而且还是有价无市。
当时的情况很是复杂,上面突然一声令下,全京城数十万的青年都要服从命令下乡,不论是谁,只要是十六岁以上,没有工作的。
一时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场面的混乱,不是那个时代的人是很难想象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工作岗位的金贵,是真的比“金”还贵。就连陈泽都没有好的办法,四处求人,钱没少花,但都没有一个能拍板保证,给他准信的。
最后,还是远在边疆某部队的李红兵突然写信回来,说已经拜托他父亲帮二姐在肉联厂找到了一个正式工作。
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更何况还是李红兵还是远在边疆,竟然依旧挂念着这边。
这让陈父陈母对他的印象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当然,陈母陈母不知道,李红兵之所以能那么快知道,是陈泽花了老大功夫给李红兵发了电报,不过陈泽事后也没有解释。
这次,李红兵请假回来,就是为了和二姐完婚。
这是两家很早之前就事先商量好的,毕竟两人年龄也都不小了,李红兵今年1947年生人,今年23。陈红比他大一岁,1946年生人,今年24岁。
两人的年龄即使是放在这个刚开始提倡晚婚晚育的年代,也着实是不下了。
在全国不少地方,像他们这样年龄的男女,孩子可能都有五六个了。
好在,一路坎坎坷坷,两人终究是修成正果。
即将结束长达十三年的爱情长跑,真正迈入婚姻的殿堂。
十三年时间!
陈泽回想起这漫长的岁月,都不由地感叹。
后世早婚,闪婚,大多数夫妻连七年之痒都撑不过去。
恐怖的离婚率更是让人震惊。
他犹记得穿越之前看得新闻,说沪市2023年的离婚率竟然已经高达38%。
(每年离婚人数占结婚人数的比)
他不禁想起前世的一首诗——木子的《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也许,只有这个没有被资本侵蚀,没有那么多“自由”代价,没有那么多物欲横流的年代,才能真正做到一生只爱一个人。才能做到追求一个人愿意花费十三年。
新房子很好,在陈母的力排众议下,留了一套。
事实上陈泽也没想着把这套房子给卖出去。
这种二环以内的鸽子楼,放到后世至少也是十几万米,不过陈泽估测了小区所在的地段儿,在东城工厂区旁边儿,以后免不了是要连同工厂一起被拆迁的,留不到二十一世纪房价大涨的时候。
不过,即使是以后拆了,二环的房子也能在五环开外换几套大平层。
陈母像个孩子一样,哭着闹着非要住进去,谁都劝不住。
陈泽表示理解,一个普通工人妇女的简单夙愿。
于是,陈泽就在把自己空间里珍藏的黄花梨桌椅板凳,以及这些年抽到的超市里的厨具,生活用品都拿了出来,把房子好好布置了一番。
让母亲带着小外孙高高兴兴地住了进去。
真真正正地当了几天的“城里人”,直到新鲜劲儿过去。
新鲜劲儿很快就过去了!
毕竟,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有房子不能跟人吹侃,效果相同。
住到小区里也没有认识的人,只能隔三差五找王婶串门儿,时间长了也没啥意思。
一老一小新鲜劲儿过去,在一个平静的黄昏又灰溜溜地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