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如果我们能更好地利用这些时间,就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比如,人们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新技能、阅读书籍、参与志愿活动或者进行创造性工作。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自由时间也变得更加灵活和多样化。我们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通过社交媒体与他人分享经验和见解,或者参与各种线上项目和合作。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将这些认知盈余充分利用起来,不仅可以丰富个人的生活,还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例如,共同参与开源项目、推动科学研究、改善教育环境等等。这样的潜力是无限的,只待我们去挖掘和实现。
也正是因为有着如此海量的个体闲暇时光源源不断地汇聚以及巧妙转化利用,才最终让维基百科从无到有的诞生变为了现实。这位作者将这种由无数个人所拥有的大量自由时间逐步堆积聚合,并成功转变成一种全球性共享资源的现象形象地称作“认知盈余”。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认知盈余”绝非仅仅只是对每一个人零碎自由时间的单纯拼凑加总而已。
若想使其真正演变成为具有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的“认知盈余”,则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至关重要的条件要素才行:
一是先进高效的工具手段;
二是强烈明确的内在动机驱动;
三便是难得可贵的机遇契机。
只有当这三者相互协同配合、缺一不可时,才能促使“认知盈余”发挥出其应有的巨大潜力与作用。
3. 互联网是认知盈余产生的工具?
优秀的人懂得利用工具让自己出色,平庸的人利用互联网玩游戏,聊无用的话题。
与传统的电视、电影这类具有明显局限性且只能单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手段截然不同,互联网宛如一座没有边界的桥梁,将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