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书画的装潢形式有进一步发展,增加了引首,并且有的被写上了字,有仿宣和装窄边的,也有用绫和绢挖厢宽边的。
立轴则有宽边、窄边之分,有的还加了诗堂。
清代红婷收画的装裱,有其特殊的风格面貌。
康熙、乾隆时期,装裱的用料和技术、形式各方面都比较好,卷、轴的天头绫多为淡青色,副隔水多为牙色绫,诗堂有的有,有的没有,但一般都有两条绶带。
立轴天杆上的圆曲是定制的,与非宫廷有明显的不同。
嘉庆以后,质量逐渐低落,立轴的天杆逐渐变粗(晚期为方形),一部分轴头不再用紫檀红木了,显得比较笨拙。
再就是印章鉴别。
印章的时代特征与气息也是鉴别书画的佐证。
印章的时代气息可从其形状、篆文、刻法、质地、印色等方面出来。
宋代很少有印章,有印章大多数也是铜、玉居多,少量其他质料的。
印色有蜜印和水印之分,南北末期出现了极少数的油印。
蜜印颜色红而厚,水印颜色淡而薄。
不同时期不同的资料和刻法,留下的蜜印或者水印都会有不同的变化。
到了清中后期,印色多为油质,水印已不见使用。
最后就是题跋鉴别了。
题跋可分为三类,作者的题跋、同时代人的题跋、后人题跋。
某件书画的题跋虽然也有对这件作品否定的,但只是少数,多数是为了说明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收藏关系、又或考证它的真、表扬它的美,于世人所共知的。
但书画既有伪作,题跋也同样有多种的作伪情况。
真古画配以别人的伪跋,或伪古画配以别人的真跋,都是常见的。
画上如有作者同时期人的题跋,应当弄清楚他和作者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情况从书画本身并不见得能知道,而须从一些题跋中去探索。
后人的题跋对书画鉴定能起多大作用,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
但是题跋作伪宋代就很流行了,就像米芾《书史》便记载了他临写的王献之的《鹅群帖》及《虞世南书》,被王晋卿染成古色,加上从别处移来的题跋,装在一起,还请当时的公卿来题这些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