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跳骤停救治后的生理与营养需求特点
心跳骤停会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各个器官组织在短时间内遭受严重的缺氧缺血损伤,尤其是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即使恢复自主循环,身体也会进入一个复杂的应激与修复阶段。此时,身体的代谢率可能发生改变,心脏功能减弱,胃肠道功能也可能受到抑制,出现消化吸收不良、胃肠蠕动减慢等情况。同时,患者可能存在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患者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与代谢。
从营养需求角度来看,患者需要足够的能量来支持身体的基础代谢与组织修复,但又不能因能量摄入过多而加重心脏负担。蛋白质对于受损组织的修复至关重要,但要选择优质、易于消化的蛋白质来源。此外,还需要合理的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以维持身体各系统的正常功能,调节生理代谢,增强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复发等并发症。
二、适宜食用的食物种类及营养价值
(一)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1. 鱼类:如三文鱼、鳕鱼、金枪鱼等,富含优质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求接近,易于消化吸收。同时,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欧米伽 - 3 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等作用,有助于保护心血管系统,减轻心脏负担,促进心脏功能恢复。例如,三文鱼中含有丰富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可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2. 瘦肉:鸡肉、牛肉、猪瘦肉等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其中,鸡肉的蛋白质含量高且脂肪含量相对较低,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 B6、铁、锌等。牛肉富含肌氨酸,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对于因长期卧床可能导致的肌肉萎缩有一定预防作用。猪瘦肉则含有丰富的血红素铁,可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提高机体免疫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 豆类及豆制品:黄豆、黑豆、豆腐、豆浆等豆类及豆制品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且大豆蛋白为优质完全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此外,豆类还富含膳食纤维、大豆异黄酮等成分。大豆异黄酮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可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胆固醇水平,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同时对预防骨质疏松也有一定益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预防便秘,减少肠道对有害物质的吸收。
(二)全谷物与薯类
1. 全谷物: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全谷物富含复合碳水化合物,能提供持续稳定的能量供应,避免血糖的大幅波动。与精制谷物相比,全谷物保留了更多的维生素(如维生素 B 族)、矿物质(如镁、锌)和膳食纤维。维生素 B 族对于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促进心脏健康至关重要;镁参与多种酶的活性调节,对心脏节律的稳定有重要作用;膳食纤维可降低胆固醇吸收,促进肠道健康。
2. 薯类:红薯、紫薯、土豆等薯类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如维生素 C、维生素 B6)和矿物质(如钾)。薯类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加饱腹感,控制食欲,同时促进肠道蠕动。钾元素对于维持心脏正常的电生理活动、调节血压具有重要意义,可拮抗钠的不良作用,减少钠水潴留,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三)新鲜蔬菜水果
1. 蔬菜:
- 绿叶蔬菜:如菠菜、生菜、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如维生素 C、维生素 K、叶酸)、矿物质(如钙、镁)、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如类胡萝卜素、维生素 E、多酚等)。维生素 C 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有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维生素 K 对于维持骨骼健康和正常的凝血功能必不可少;叶酸参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补充叶酸可降低其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复发风险。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吸收,促进肠道健康。抗氧化物质可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身体的损伤,保护心血管内皮细胞。
- 彩色蔬菜:如胡萝卜、西红柿、彩椒等,富含类胡萝卜素(如β - 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维生素 C 和其他抗氧化物质。类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 A,对视力保护、上皮组织健康和免疫功能调节有重要作用。番茄红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可降低前列腺癌、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病风险,其抗氧化活性优于β - 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E。
2. 水果:
- 浆果类:如蓝莓、草莓、覆盆子等,富含维生素 C、维生素 K、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如花青素、鞣花酸等)。花青素是一种强效抗氧化剂,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鞣花酸具有抗癌、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有助于保护身体细胞免受自由基损伤。
- 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柚子、柠檬等,富含维生素 C、类黄酮等抗氧化物质。维生素 C 可增强免疫力,促进铁的吸收,有助于预防感染和贫血。类黄酮具有抗炎、抗氧化、降低血脂等作用,可改善血管功能,保护心脏健康。
(四)低脂乳制品
牛奶、酸奶、奶酪等低脂乳制品是蛋白质、钙、磷、维生素 A、维生素 D 等营养物质的良好来源。蛋白质有助于身体修复;钙对于维持骨骼强度至关重要,同时也参与心脏、神经等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维生素 D 可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对于骨骼健康和心血管健康均有积极影响。选择低脂乳制品可减少饱和脂肪摄入,避免血脂升高,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五)健康脂肪来源
1. 坚果与种子:杏仁、核桃、亚麻籽、奇亚籽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欧米伽 - 3 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如维生素 E)和矿物质(如镁、锌)。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维生素 E 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保护细胞膜免受自由基损伤。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增加饱腹感,有助于控制体重。
2. 橄榄油: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油酸,具有降低胆固醇、改善血脂谱、抗炎等作用。以橄榄油替代部分动物油脂或其他饱和脂肪含量高的油脂,可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促进心脏健康。
三、不适宜食用的食物种类及危害
(一)高盐食物
腌制食品(如咸菜、咸鱼、咸肉等)、加工肉类(如火腿肠、午餐肉等)以及含盐量高的调味品(如酱油、盐焗食品等)富含大量的氯化钠。高盐摄入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升高血压,加重心脏的后负荷,使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泵血,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复发的风险。长期高盐饮食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一步损害心血管系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二)高糖食物
糖果、巧克力、蛋糕、甜饮料(如可乐、雪碧、奶茶等)等高糖食物含有大量的简单碳水化合物,可迅速被人体吸收,导致血糖急剧升高。血糖的大幅波动会引起胰岛素分泌的相应变化,长期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糖尿病又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此外,高糖食物中的添加糖多为“空热量”,几乎不含其他营养成分,过量摄入会导致能量过剩,进而引发肥胖,肥胖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三)高脂肪食物
动物内脏(如猪肝、猪脑、牛肚等)、油炸食品(如炸鸡、炸薯条、油条等)、动物油脂(如猪油、牛油等)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饱和脂肪可升高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水平,LDL - C 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脂质成分,其水平升高会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胆固醇摄入过多也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导致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进一步损害心血管健康。
(四)刺激性食物
辣椒、花椒、芥末、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胃肠道不适,如胃痛、胃酸过多、消化不良等。对于心跳骤停救治后的患者,其胃肠道功能可能尚未完全恢复,刺激性食物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此外,过量饮用咖啡和浓茶可能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不利于心脏功能的稳定恢复。
(五)酒精
无论是白酒、啤酒还是葡萄酒,酒精都会对身体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饮酒会损害肝脏功能,影响脂质代谢,导致血脂升高。同时,酒精可直接刺激心脏,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加快,血压波动,增加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此外,酒精还会干扰药物代谢,降低药物疗效或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
四、饮食原则与策略
(一)控制总热量摄入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身体活动水平以及康复阶段等因素,计算出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合理分配到三餐及加餐中,避免热量摄入过多或过少。一般来说,对于康复初期活动量较少的患者,总热量可适当减少;随着身体逐渐恢复,活动量增加,可适当调整热量摄入,但仍应以维持理想体重为目标,预防肥胖。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将每日食物分成 5 - 6 餐,既能减轻胃肠道负担,又能保证营养物质的持续供应,稳定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