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付海公公快步走下台阶,接过信,呈到苏卿宪面前。苏卿宪打开信,仔细阅读起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叶尘的分析确实有道理,但他内心深处并不喜欢持久战,他渴望能够尽快结束这场战争,让梁国恢复安宁。
看完信后,苏卿宪陷入了沉思。朝堂上一片安静,众人都在等待着他的决定。许久,苏卿宪缓缓说道:“此事关系重大,容朕再议。” 他的话让朝堂瞬间沸腾起来,大臣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朝堂上关于太子南下的争论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国都。一时间,国都的大街小巷都在谈论着这件事。百姓们得知苏东影和叶尘反对太子南下后,顿时群情激奋。
“什么?苏东影和叶尘竟然阻止太子去消灭孙骄?他们这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的安危啊!” 一个中年男子气愤地说道,他的脸上写满了愤怒。
“就是,他们简直就是国贼!孙骄要是跑了,我们以后还能有安稳日子过吗?” 旁边一个老者也附和道,他气得双手颤抖。
很快,万民怒骂苏东影和叶尘为 “国贼” 的声音就响彻了整个国都。弹劾他们的奏章如雪片般飞向王宫。平民们纷纷围堵天锆提督府和太平候爵府,他们手持标语,大声叫骂着。
“苏东影,你这个国贼,滚出来!”“叶尘,你背叛梁国,不得好死!” 这些骂声在府邸外回荡,让人胆战心惊。
苏东影一出门,就被百姓们团团围住。“你看看你干的好事,为了打压太子,竟然不顾国家的利益,你对得起梁国的百姓吗?” 一个年轻人冲上前去,对着苏东影大声指责道。
苏东影试图解释,但愤怒的百姓根本不听他的话。他们不断地辱骂着,甚至有人向他扔石头。苏东影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心中充满了苦涩。
孙氏别院也未能幸免,被愤怒的民众放火烧了,还被泼满了粪便。叶尘和苏东影被指责为投降派,遭到了千夫所指。
苏东影嫡系的城卫军此时也对他产生了不满,他下的命令无人执行。曾经对他忠心耿耿的下属们,此刻也开始对他产生了怀疑。“我们一直追随殿下,可他现在的做法,真的是为了国家好吗?” 一个城卫军士兵小声说道。
“我看未必,他和叶尘肯定有自己的私心。” 另一个士兵附和道。
在后续的朝会中,苏东影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父王,儿臣再次恳请您,千万不能让太子殿下南下。孙骄必定还有后招,我们不能冒险。” 他焦急地说道,眼神中充满了忧虑。
但他的话却被大臣们批得体无完肤。“苏东影,你不要再执迷不悟了!太子殿下南下是众望所归,你这是在阻碍国家的胜利!”“就是,你和叶尘就是胆小怕事,不敢与孙骄正面交锋!” 大臣们的指责如潮水般涌来,苏东影感到无比的无奈和绝望。他和叶尘就这样被钉在了投降派的耻辱柱上,遭受着众人的唾弃。
与此同时,各种诋毁叶尘和苏东影的画像、雕像出现在国都的各个角落。这些画像和雕像被百姓们吐口水、泼粪便和血袋子,受尽了侮辱。谣言也在国都中肆意传播,有人说叶尘背叛了梁国,与敌人勾结;有人说孙氏家族谋反,意图篡位;还有人说苏东影被叶尘玩弄于股掌之间,是个没有主见的昏庸之辈。
苏东影一心为国,却不被理解,他感到无比的委屈和痛苦。他望着那些辱骂他的百姓,心中满是无奈。“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梁国的未来,可为什么你们就是不明白呢?” 他在心中默默叹息道。他担心梁国主力大军会落入孙骄的陷阱,他提出的堡垒战术虽然稳妥,但却不被天下臣民接受,这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朝会进入第十天,苏卿宪坐在龙椅上,面色疲惫,眼神中透露出巨大的压力。令狐鼎、司徒清和萝北公主不断地派人送来奏报,催促太子南下。此时,天云行省经过征兵后,梁国大军已经超过二十万,对孙骄完成了包围。
苏东影看完最新的奏报后,心中也有些迷茫。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他不知道自己坚持的观点是否正确。但他想起叶尘坚定的眼神和那些充满智慧的分析,最终还是选择相信叶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