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屋内,一眼就能看到堆得整整齐齐的瑕疵布料。这三十三米的布料显得格外醒目。
阿东不禁感叹,他的叔叔阿伟真是太能干了,不仅能买到这些布料,还一下子买了五十四米。若没有一些门路,这根本不可能办到。
然而,阿东很清楚他的叔叔本事不小,人脉广。无论是在四合院,还是工厂、供销社,甚至是商场和乡下的合作社,阿伟大都能找到熟人。他曾说:“多一个人缘,就多一条出路”。这话不无道理,多一些资源总归是有益的。
这么多的瑕疵布料,阿东想着自己或许很快就可以穿上新衣服了。不一会儿,阿东的妻子赵莉下班归来。不久后,刘文、陈华、王平等人陆续返回大院。
得知阿伟购买了大量的瑕疵布料,赵莉也非常开心。而刘文的妻子林红则是羡慕不已。她想,这些布料可以给孩子们制作新衣,但她不愿意掏钱去买。
林红心想,只有想办法让阿伟这位老好人动心了。就这样,计划开始了。
“怎么天都黑了,阿伟叔还没有回来?”阿东有些担心。
阿伟原本比阿东还早下班,但现在依然未归。两人早已吃完晚餐,阿东猜想:“可能是叔叔的朋友请他喝酒了吧。”
赵莉附和道:“可能吧,反正他朋友不少。”
一旁的老杨和刘阿姨也跟着进来聊天。“你叔叔还没回来?”老杨问道。
“还没有,”阿东回答,“估计又去外面逛了。”
刘阿姨则调侃道:“这人,总在外边骗女孩子吧!”
阿东严肃地反驳:“我叔叔可不是这种人!”
这时,何老伯走了进来。“阿伟去哪儿了?”
阿东解释:“没见着他,可能是有事情处理吧。”
何老伯的妻子也想利用这些布料做件新衣,便请阿伟帮个小忙。阿伟打算做一件中式服装,便告诉何老伯:“我想做套中山装。”
何老伯有些惊讶:“中山装?这个可不容易找人做了。”
回到中院,阿伟向阿东夫妇说明了自己的想法。赵莉虽然会缝制衣物,但对中山装却不甚熟练。于是,刘阿姨表示愿意尝试。布料被分配下去,每个人都能得到足够的材料。
量好尺寸,剪好布料,缝纫机派上了用场,衣服很快便缝制好了。刘阿姨和赵莉连夜赶工,终于为阿伟做成了中山装。尽管刘阿姨很累,但在赵莉的帮助下,还是提前完成了任务。
深夜时分,何老伯突然来访。他想为儿子要一些布料。看到何老伯的表情,阿伟猜到了他来意,心想:“这孩子生活不易,就便宜一些卖给他吧。”
何老伯讨价还价了很长时间,最后,阿伟只给了他一米布。虽然少了些,但也足够让儿子做一个小物件。临走时,阿伟叮嘱他好好利用。
早晨,阿伟早早出门,骑着自行车前往乡下采购粮食。他先在公社吃了顿简单的午餐,随后开始洽谈采购事宜。作为工厂的采购组长,确保工人有足够的粮食供应是他的一项重要职责。
尽管饭桌上的菜不多,但他还是了解到乡下的一些困难,尤其是粮食短缺的问题。意识到这点,阿伟认为自己家中也要多备一些粮食。如果出现短缺,城市的供应量可能会减少。
虽然工厂的需求不减,阿伟还是设法完成了一部分任务,带着粮食回到厂里。厂长李怀玉称赞他工作出色,并准备表扬他。
夜晚回家,阿伟告诉街坊邻居可能会出现粮食短缺。他建议几家多储备一些,但并没有公开传播这一消息,以防引发恐慌。阿东、赵莉和聋老婆婆纷纷表示同意。
阿伟再次去市场上转悠,用粮食换回了不少生活用品。回到家,已经接近凌晨,他赶紧休息。第二天清晨,他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