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始皇陵南依骊山,北临渭水之滨,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大体呈回字形。
整个陵园由南北两个狭长的长方形城垣构成。高大的封冢坐落在内城的南半部,是整个陵园的核心。陵园的地面建筑集中在封土北侧,陵园的陪葬坑都分布在封冢的东西两侧。形成了以地宫和封冢为中心,布局合理,形制规范的帝王陵园。
始皇陵以封冢为核心,有内外两重城垣,城垣四面设置高大的门阙,形制为三出阙的属天子之礼,内城是帝国颁布政教法令的地方,外城则是已经挖掘的区域,也是陪葬坑、兵马俑、地面建筑所处之地。
宏伟壮观的门阙和寝殿建筑群,以及六百多座陪葬墓、陪葬坑,一起构成地面上始皇陵的完整形态,而这种形态,显然模仿的是秦都咸阳的宫殿和都城格局。
从已发掘的秦始皇陵遗迹看,始皇是要把生前的宫室、山河及其他一些都带到地下世界去,曾经有人用遥感和物探的方法分别进行探测,地宫就在封土堆下。
规模宏大的地宫和墓室位于封土堆顶台及其周围以下,距离地平面35米深,东西长370米,南北宽295米,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高15米,长49米,宽36米。
在他的意念之下,地宫内结构和陪葬品无所遁形,鼎、簋(gui,祭祀所有的礼器)、冠、青铜类、金银类器物,俨然就是一个完整的“皇宫”,从大殿到书房、卧室、一应俱全。
而司姜和其他人最在乎的则是仿佛无穷无尽的竹简、木椟、帛书等一切文字记载的承载物,只是意念之下虽然能看到这些东西,但无法看清上面记载的东西。
于是,司姜悄悄开启了“上帝之眼”,他眼神中一丝金光闪过,穿透灰尘和迷雾,能清楚地看到所有记载的文字,虽然它对于小篆有一部分不认识,但是也能猜个七七八八。
不过他没有着急去看这些文字记载,而是先观察起了封土层和门阙,整个内城的封土层并不是土封,土封只是表面的一层,内里是大理石的结构,也不知道当初的始皇帝是从哪里找来的这么巨大的大理石块,任意一块和另一块之间都严丝合缝地以榫卯结构嵌在一起。
在两层大理石层中间则是传说中的水银层,水银层完整地包裹住了整个内城,没有一丝一毫可能无伤打开的地方。
水银层往里又是一层严丝合缝的大理石层,就连这大理石,其中部分已经有玉化的迹象,而里层大理石往内则是一层完整的金层,虽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光线,但在司姜的“上帝之眼”之下,依然能看看华丽的金灿灿的颜色。
而在金层往里,则是一层青铜层,青铜层也是最里面的一层,看上去崭新如故,也变相说明里面是真空或者是类真空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