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和杨大将军相交莫逆,我们相识于微末之中,那时候杨将军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公子,我见他仪表谈吐不俗,极为钦佩,邀请他在我家里盘桓了好几天,后来他忙着游历这才离开我的,从那以后我们一直来往密切,杨大将军虽然年轻,但是学识渊博谈吐非凡,我是把他当做师友来尊重的。”薛安都也不隐瞒,简略的说了一下自己和杨小瓜的关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哦,其实说起来,我和杨大将军也是差不多的时候认识的,只是和您不一样,我们不打不相识,老朽无能,是杨大将军手下败将。杨将军不计前嫌,放了我一条生路,还送我回了岭国,自那以后给了我岭国好多资助,与我岭国有大恩,我们能有现在的光景,全靠杨大将军的救助了,所以小老儿和岭国上下都是唯杨大将军马首是瞻的。”超童这话软中带硬,也就说明了自己是杨小瓜的人,意思就是说到时候分赃的时候不能厚此薄彼,杨某人的狗也是不简单的。
薛安都也不笨,当然明白对方的意思,就直截了当地问,“国主远来辛苦,给了吐谷浑致命一击,功劳不小,自然应该多得一些牛羊财货,只是除此之外,国主还有什么要求?”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岭国的草原自然也是大宋的草原,我愿意为大宋纳贡,成为大宋的藩属,只要能保证和其他部落一视同仁就好。”超童的意思就是我不贪,财物什么的不重要,我要求获得刘宋的认可或者说封赏,当然更重要的就是交易权,古代的时候所谓的进贡,其实就是贸易,拿个三两头羊给皇帝做礼物,然后就能售卖土特产收购刘宋的商品了,还包吃包住,很划算的的买卖。
薛安都一听,这要求不难,本来自己会盟的时候就许给各部落交易的权利,对方是个大部落,愿意称臣纳贡,对于好大喜功的刘骏来说那自然是乐于承受的,所以这些要求他完全可以答应,而且还有把握皇帝刘骏不但不会生气,反而会接受他这个马屁,并且给他记功,就很痛快的点头答应了,然后又问对方还有什么别的要求,他总觉得对方不会千里跋涉和吐谷浑翻脸,仅仅为了纳贡。
其实薛安都还真的是想多了,墙倒众人推,就算这次战斗,作为后世的西藏地区或者说吐蕃,现在叫岭国的部落已经发展到一个瓶颈了,数百万人口游牧是需要很大生存空间的,所以早晚会给吐谷浑重视起来,为了争夺资源,早晚会发生战斗,那就不知道谁会胜出了,生存者继续发展,失败者消失在泥土中,而现在,薛安都带人征讨吐谷浑,正好给了岭国人一个可趁之机,轻松地从背后捅了吐谷浑一刀,一刀致命,从此在西藏地区任意发展,再也不用担心来自北方的威胁了,现在还能光明正大的获得贸易权和中原政权的承认,对超童来说其实已经很划算了,至于说其它的想法,超童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并不喜欢蝇头小利,更喜欢长久,为此哪怕被人认为软弱也没关系。
薛安都旁敲侧击了一会儿,终于确定了对方确实没有过度的贪婪,这让他不由得很是佩服,想不到异民族里也有这种人,他可不觉得这是对方傻,更多的是所谋甚大,所以他不由得暗暗保持了警惕,这个人这个部落将来一定很了不得。
虽然如此,超童带来了十万精锐,显然不会空手而归,刨掉薛安都的七成之外,剩下的牛马奴隶超童拿走了将近一半,虽然其他部落对此极为不满,但是在岭国军队轻而易举消灭了一个跳出来的万人部落之后,其他的人就鸦雀无声了,心中虽然不满,也只能记在心里,等日后再作打算。
而这正是薛安都希望的,这些草原人一旦团结了,对中原就会构成威胁,现在青海和西藏之间已经有这种灭族血案发生,那么短时间他们绝不会轻易融合,日后的争斗不会少,中原朝廷作为仲裁者正好得到渔翁之利。
至于超童自己,也需要借此立威,叫这些青海人知道岭国人的厉害,从此他的人行走在川藏路上就不会有不开眼的人打歪主意了,至于说会不会在青海人心中结怨,他并不在意,草原人没有仁义道德,强存弱死互相屠灭是常有的事情,只要不服就镇压,杀掉高于车轮的男子就可以了。
就这样,又折腾了半个月,超童得到了刘骏的封赏,确认他为岭国国主,加封岭葱节度使,顺义侯。超童接受了刘骏颁发的印信,就算名正言顺了,他内心里一直担忧的侄子觉如就算是回归了,也不再有大义的名分,无法和他抢夺藏地的民心了,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超童委派自己的小儿子,十五岁的丹朱玛去南京朝觐刘骏,并留下在国子监读书,接受汉族教育,此举大大满足了刘骏的虚荣心,也给超童日后的继承人获得了朝廷的认可,属于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