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的事情,再合适不过。

她这会儿反应过来这位夫人说她是西山城某位官员的亲眷,这就更好了,以后谁来找她,她都能用已经分出去做理由。

她的宗旨是西山城的不管,下面的店铺她们想搞成什么样的都可以,也可以替她们培训人手,只要她后期不参与任何事情就好。

这位夫人没想到她这么干脆,直到听完了怀初的各项条件还没有缓过神来。

按照她原本的预期,能交一笔银子,让园子里的人培训她们,其他的有没有主动权并不重要。

可怀初直接提出交一笔银子买断,选址开业她们自己弄,人员培训和店铺初期辅助怀初的人来,其实就是相当于后世的加盟店,

当然怀初不可能这么说出来,她用的比喻是各县都有自己不同的物产和风俗,这种店铺最好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安排。

说白了也就是因地制宜,深挖自己的优势。

经过怀初的启发,那位娘子立刻就脱口而出她们县的纸鸢比较出名,怀初就指导她给纸鸢设立奖项,由她的新铺子承办比赛,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县里的手工艺人积极性,还能吸一波人气。

那夫人甚至还想到了,经过这样的赛事后,她们县的纸鸢名气一定名扬出去,间接的也是为她家老爷增添了政绩。

短短几句话,让这位夫人茅塞顿开,一下子从千头万绪的事情中揪到了重点。

她想起听园子里的侍女们说,这位娘子正在筹备下一届的杏花宴。

如此不管从财还是名两方考虑,她都预见了下一次大观园声名远扬的一天。

此刻她心里哪还有其他想法,眼里心里都是佩服。

所以说这位娘子能成功,是注定的。

按理说她也算是一县的县令夫人,眼界和学识都是有的,可她自认比起这位来,还是差了不少。

这位夫人也是个会看事的,等怀初表明了可以合作,她的作风为之一变,开始麻利了起来。

两人很快就合作的一些细节敲定,对于怀初来说,人员培训和前期指导根本就不算事,大观园开业之前她的管事们都是看到的,派她们下去指导工作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位夫人直到怀初喊人来写契书,这才有了实感,所以她这趟不仅成功了,还连合同都带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