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贸易点的设立与工分制设想

这几天高建国成了最忙的人,不光是要把粮食种植的事准备好,关键这一季的收割马上就开始,人手分配几乎达到了极限,特别是怎么提高劳动效率的问题,还要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奴隶,现在的黎寨,还是一套农奴制的运行法则,政治上搞了个委员会,看似有点民主的意思,其实更像是古罗马的奴隶制民主,骨子里还是奴隶制度。

奴隶制度不仅是为高建国等穿越者所不能容忍,更关键的是,效率极其低下,绝大部分人没有丝毫的责任感,相反,很多人都有反抗或逃亡意识,各黎寨之间相互逃跑是很常见的事情,各寨还经常为这事扯皮甚至发生械斗。

因为传统的原因,黎寨没有像汉区那样实行广泛而深刻的土地私有制度,不存在大规模的土地兼并之事,因此,所谓“丈量均田、摊丁入亩”并无现实可能性;

至于“士绅一体、当差纳粮”由于读书人很少,祭司、长老、头人都带有世袭制的特征,也并未形成汉地那样的官僚士绅阶层,,因此,让他们跟依附于他们的农奴寨民一体显然是不现实的。

黎寨的土地,说起来都是各寨公有,但实际上掌握在祭司、长老和头人们的手中,而寨民,基本只能依附他们而生存,这两个阶层之间,并不存在交换关系,寨民只能像在汉地的服徭役者一般,终身免费为主人做任何事,种地、建设、开工甚至护卫,他们还可以被主人随意的交换或赠与。

主人们高兴地时候,或许会有点什么赏赐,一旦犯错,处罚极其残忍,许多在汉地早已消失的肉刑,仍普遍存在于山中黎寨,汉化程度深一些的稍微好点,汉化差些的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高建国等人现在也是这样,他们几个当然理所应当的成为奴隶主的一部分了,但是姚、李两部的寨民、攻下来的2个山顶小寨的寨民、尖峰岭的生黎,则理所应当的成为了奴隶(士兵除外),高建国等人的人事安排,也是在把大部分人当做奴隶使用的情况下安排的。

小主,

这种情况下,马上实现平等显然不可能,而准备在土地政策上实现后世那些善政也没可能,那些善政当然实际上也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但实现的好的话,却有走向近代社会的可能,尽管这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时间,但意义,将超过以往的任何变法。

但是,黎寨显然没有到那种地步,但继续目前这样的政策,显然也不合时宜,因为目前高建国等人需要最大限度的团结和利用到所有人。

既然黎人土地名义上是公有的,属于全寨,能不能干脆直接实现公有呢,反正姚、李两位现在的土地和部民已经都属于委员会了。

在寨里实现公有制,但是委员会成员享有一定的特权,废除人身依附关系,但必须忠于委员会及其下属各级机构,战兵的隶籍经过与姚、李协商,现在已经全部解除了,但是预备兵还没有,怎么才能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呢。

高建国忽然想起前世公社的作法“工分制”,不过那毕竟带有浓厚的工业社会的色彩,不过其中一定有能为这时代借鉴的东西,考虑到目前很可能还是要以打仗、种地和军器制造为主,那么秦代的军功爵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建国决定先跟彭成龙和吕世明沟通一下,因为吕世明这两天就要去乾宁了,沟通好后,再跟姚、李两位谈一谈,最后在委员会上讨论通过一套在黎寨可行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