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真定县四小天鹅

常山郡,真定县。

华夏上古时期,饱学之士认为高山“峻极于天”,对其加以崇拜,即称“岳”。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随着“五行”之学说开始盛行,“五岳”也应运而生。

秦汉之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并且各国的疆域有限,故五岳之制因势而异,各有不同。

到了汉武帝时期,五岳制度才被正式创立。

汉武帝刘彻南巡时,见天柱山景观奇特,便将其封为“南岳”。

到了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正式颁诏,确定以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即天柱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

隋文帝时,为了扩大疆土,定湖南湘江之滨的衡山为“南岳”,废霍山为名山。

汉朝时,为了避汉文帝刘恒讳,将恒山改名为常山,所以常山郡又称恒山郡。

…………

真定县历史悠久。

春秋时期,姬姓白狄族人在古正定附近建立了鲜虞国。

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前489年)鲜虞国被中原大国晋国所灭,战败的鲜虞国王族之人四散而逃,潜伏隐居。

战国初年,三家分晋后,中原大国被三个诸侯瓜分,鲜虞王族之人看到复国的希望,再次于古正定附近建立了中山国,在此设东垣邑。

中山国后来被赵国所灭,东垣邑也成为赵国的领土。

秦始皇统一华夏后,实行郡县制,改东垣邑为东垣县,属巨鹿郡。

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去世前一年,巡视到东垣县时,深深感受到了生命的流逝,自认为时日无多,心有所感后,将东垣县改名为真定县,寓意真正安定,属恒山郡。

汉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因避皇帝刘恒讳,将恒山郡改名为常山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