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
正值年关。
布哈拉城一派祥和。
实际上,前不久城内突然出现了两大清真寺之间的争端,很显然这两派并非一个教派,当然了,自然是小教派的分别。
一个夜晚,小清真寺的信徒突然冲入大清真寺,将里面的毛拉们屠杀一空!
翌日,由来自西喀喇汗国的大毛拉出面调停,因为大清真寺的毛拉没了,便让撒马尔罕的毛拉前来主持,因为撒马尔罕的小教派与他们相同。
教派争端虽然暂时平息了,但显然已经在城内造成了阴影。
时下,各自教派的信徒们都是听着大毛拉在宣礼塔上的诵经声起床的,然后纷纷进入清真寺或者朝向那里礼拜,虽然眼下依旧可以,但心里显然有些别扭。
还有虎图拜的问题。
以前,由于花拉子模的摩诃末正式获得了苏丹的称号,按照教义规定,信徒们在祈祷时就会心中默念苏丹的名字,或者向雕有苏丹头像的金币祈祷,眼下摩诃末显然是败军之将,真主在他身上的影子显然弱化了。
再握着有他头像的金币祈祷是否合适?
而来自撒马尔罕的大毛拉却是先后在麦加、巴格达学过经的,于是,撒马尔罕的影响逐渐大了起来。
西喀喇汗国的大汗哈桑虽然没有获得巴格达哈里发正式任命,但毕竟自称苏丹,于是又有一些原本是大清真寺信徒的人竟然开始手握刻有哈桑头像的金币祈祷了。
所有的东西都是潜移默化的,对于普通信徒来说,虽然一时有些不适应,但终究讲究的是舒适感,慢慢地竟适应了。
对于清真寺来说,吸引信徒进而促使他们将多余的金币捐献出来才是正经,后世清朝西北的信徒之争何尝不是如此?
至于随后诱发的大暴乱那是后话,反正总有别有用心者从中搅和生事。
律庆在布哈拉待了一个月,静静地观察着事态的发展,见状便若有所思。
此前,摩诃末与他、哈桑签订密约后已经带着两千步骑“惨败逃回”玉龙杰赤了,从大的方面来讲,西域局势经此一战后已经大变样了。
先后经过了阿拉尔之战、扎拉夫尚之战、河中之战后,花拉子模损兵折将高达五万,还失去了被他们花费巨大人力、财力打造的毡德城,若是算上此城损失的人马,更是直奔七万而去。
花拉子模,距离起真正强大起来,也就是拿下波斯全境还有一段时间,再是强盛也禁不住如此折腾,于是,律庆真正获得了大约两三年的喘息之机。
期间,律庆已经将布哈拉的财物、所需人口全部迁徙到了吉扎克,还让那一万花拉子模农兵开始在吉扎克外围扩建一座外城。
与此同时,律庆也开始在吉扎克、塔什干一带大大方方招募新兵,此时,西辽国的赋税颇为沉重,人头税、田税、劳役已经压得他们快要喘不过气来。
特别是人头税,每户每年需要缴纳六到八枚之多,这显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农户们只能将收获的粮食卖给商人换取金币,于是,除开上缴的田税,每年的存粮就所剩无几了。
若是能被律庆选中当兵,每月就有两个金币,四个月就能缴上人头税了,还有,西辽国也有用金币代替劳役的做法,原本该国每年的无偿劳役只有一个月,而西域各地的伊教势力则是两个月,算是耶律大石的“体恤民情”。
到了后来显然变样了,不过有了为“仁慈的扎兀惕汗”(律庆在收复讹答剌城的战事中展现出来的)当兵的机会便都不成问题了,于是应募者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