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平对超级小宇宙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第一步就是替换掉它的跨纬度能量输送通道,给它增加四维空间驱动器。
四维空间驱动器无疑是一种空间能量的转换装置,不同的是它转换的是四维空间。在空能公式的描述中,想要转换四维空间,就是知道对应坐标系的K值。
四维空间的K值,陆平或者说整个第三联盟掌握的都非常有限。
如果将太阳系原本所在的三维本宇宙视作1号三维宇宙,把1号三维宇宙到2099号三维宇宙,在四维层面的第四坐标轴连接起来。
这条线由2099个三维宇宙组成,而这2099个三维宇宙的膨胀模型,陆平在迁徙太阳系的过程中已经全部掌握。
将这些膨胀模型统一以后经过换算,就能得到其对应的四维空间膨胀系数K的对应取值范围。这就给四维空间驱动器的运行提供了理论基础。
有了四维空间驱动器,就能在已知膨胀系数的四维空间内转化四维空间能量。有了这些空间能量支撑,超级小宇宙就能真正成型。
直接给四维空间安装驱动器,要是能做到这一点,就相当于在三维空间内实现曲率飞行一样。对于刚刚成为五级文明的人类文明来说,还做不到这一点。
不能直接做到,但是可以间接达成。
给超级小宇宙在四维层面开凿一个能量通道,将空间能转化器安置在四维空间与通道相连接。其转化的能量通过通道集散之后,可以从预留的其他喷射口反推超级小宇宙移动。
这相当于人类在二级文明时期采用的常规推进原理,不过四维层面的常规推进则有本质的不同。在第四坐标轴每前进一步,都能跨越一个三维宇宙。
这一步怎么说对应的都是一个三维宇宙的跨度,想要完全跨过这一步还是需要不少时间的。
为了衡量四维空间的常规驱动快慢,就得设定一个物理标准。最好的衡量方法自然是沿用“速度”这个概念。
不过速度这个概念,在三维世界中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在四维空间中如今还没有距离的基本单位。
陆平将三维宇宙本身,作为衡量四维空间距离的基本单位。那么四维宇宙的速度概念,就可以理解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三维宇宙数量了。
不同的三维宇宙自然大小不同,但是在四维层面来看的话,它们都只相当于四维空间的投影,在第四坐标轴来衡量,就只相当于一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