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人选已定,战争机器启动!

“由尚书令陈祗与光禄大夫谯周,两位德高望重之臣,共同主持内政及军事后勤事宜。”刘璿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每一个字都显得那么沉稳而有力。这个决策,实乃明智之举。如此,方能确保在风雨飘摇之际,蜀汉国家机器之运转如常,军队之补给无忧,不因后勤之匮乏而陷于败局。

刘璿的话语落下,朝堂之上,众臣皆是点头称赞。他们深知,陈祗与谯周皆是经验丰富、才智过人之辈,有他们主持大局,定能稳住蜀汉的根基,为前方的战事提供坚实的后盾。

“北地王,对于这守城将领之选,你可有合适之人推荐?”刘璿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北地王刘谌的身上,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与迫切。他知道,守城将领之选,关乎蜀汉的存亡,必须慎重考虑。

北地王刘谌闻言,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守城之战,非同小可。若得良将,则城池可固,士气可振,民心可安。此战若胜,不仅能为守城将士增添荣光,更能彰显我蜀汉之坚韧不屈。如此,后续抗争之中,我蜀汉定能赢得更多之支持与时间。而即便最终未能守住,只要将士们竭尽全力,拼死抵抗,这份勇气与决心,亦将成为我蜀汉在谈判桌上之重要筹码。敌人见我蜀汉之决心与力量,必不敢轻易小觑,从而在谈判中给予更多之尊重与让步。”

刘谌的话语,字字珠玑,句句在理。朝堂之上,众臣皆是静默倾听,心中暗自思量。他们知道,守城之战,不仅关乎城池之得失,更关乎蜀汉之尊严与未来。

然而,现实却异常残酷。成都城内,那些曾经威震四方的将领们,如今大多已不在此处。有的随大将军姜维在剑阁与钟会的大军激烈对抗,有的则镇守在南中以及巴东等地,以防不测。更有一些,在绵竹一战中英勇牺牲,为国捐躯。城内,竟真的找不到一位有足够作战经验的将领来担当此重任。

朝堂之上,再次陷入了令人窒息的沉默。空气中弥漫着无奈与焦虑,每个人都深知,这不仅仅是对将领的选拔,更是对蜀汉命运的抉择。他们的目光纷纷投向北地王刘谌,期待他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臣弟心中有一人选,可保成都不失。”刘谌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他目光坚定地看着刘璿,“此人便是奉车中郎将刘循。”

刘循,这个名字在朝堂上响起,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他身份非同小可,乃是昔日益州之主刘璋的嫡亲子嗣。在军事才能上,他更是有着不俗的表现。想当年,在雒城之战中,他临危受命,率军顽强抵抗刘备大军的猛烈攻势。那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刘循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卓越的指挥能力,硬是将雒城坚守了近一年之久。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更是创下了惊人的战绩。射杀刘备麾下着名的军师庞统,这一壮举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尽管后世有人将这一战功归于张任,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指挥官的刘循,在这场战役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精准地调度兵力,巧妙地布置防线,使得刘备大军久攻不下。虽然最终未能守住雒城,但他的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却深深地烙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刘循此人,军事才能出众,守城经验丰富。”刘谌继续说道,“且他身为刘氏子孙,自当怀揣家族荣耀,绝不会辜负陛下与吾等之深切期望。臣弟郑重保举刘循,坚信其能圆满完成此艰巨使命。在此国家危难之际,我们应摒弃过往之历史成见,携手共渡难关。唯有如此,方能保我蜀汉之安宁。”

刘谌的话语,充满了对刘循的信任与期待。朝堂之上,众臣亦是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知道,刘循的确是一个合适的人选,能够担当起守城的重任。

“好!”刘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朕特此颁布诏令,命奉车中郎将刘循全权主持成都防守事宜。并赋予其先斩后奏之权,以示朕之信任与重托。刘循,你定要竭尽全力,保我成都之安危!”

“此外,”刘璿的目光又转向了北地王刘谌,“谌弟,你亦需作为副将,全力协助刘循。你们二人要共谋成都防务,确保无丝毫疏漏。此战关乎我蜀汉之存亡,你们定要谨慎行事,不可有丝毫懈怠!”

“臣遵旨!”刘循与刘谌齐声应道,声音坚定而有力。他们知道,这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荣耀。他们定要竭尽全力,保卫蜀汉的安宁与尊严。

退朝之后,刘璿坐在龙椅上,心中感慨万千。这一天,他做出了抵抗魏军的决定,也选出了守城之将。虽然前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他相信,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蜀汉定能度过难关,迎来新的曙光。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将所有的忧虑与不安都抛诸脑后。然后,他挺直了腰板,目光坚定地看向远方。他知道,属于蜀汉的战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