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会在房陵城稍作休整,刚欲整顿兵马,急速返回上庸,以图对抗蜀军。却不料,一封来自上庸的急报如晴天霹雳般砸来——上庸已然失守,太守杨炳被蜀军杀死,关彝率领的蜀军已如潮水般涌入了上庸,旗帜飘扬,士气如虹。
庞会闻讯,怒火中烧,心绪难平,他在房陵太守府内踱步,口中喃喃咒骂,言辞间尽显愤慨。他心中暗道,这蜀军委实狡猾至极,杨炳本就非将才,对兵法知之甚少,蜀军只需稍施小计,便让上庸城拱手相让,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庞会深知事态严峻,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即将这一噩耗传至襄阳,以图寻求支援。同时,他率领着剩余的精兵强将,坚守在房陵,誓要守护这座城池不失。
而在襄阳城外,吴军的营帐内,陆抗听闻关彝已攻下上庸的消息,脸色瞬间阴沉如水,对步协的怒火更是难以遏制。蜀军势如破竹,连下两城,而吴军东线与西线合计十余万大军,却如同泥足巨人,步履维艰,未有丝毫建树。更因步协的指挥不当,还折损了不少兵马,实在是令人痛心。
陆抗心中暗自思量,这战事愈发胶着,蜀军的锋芒愈发锐利,若再不加紧行动,恐怕局势将更加不利。他目光深邃,望向远方,心中充满了忧虑与决心。
襄阳城内,司马骏的府邸中,气氛同样凝重。他虽见吴军并未讨得半点便宜,但蜀军的逼近却让他心生忧虑。上庸已失,若房陵再落入蜀军之手,襄阳便将面临四面楚歌的境地。吴蜀两国军队能否携手抗敌,尚是未知之数,但绝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的存在。
司马骏眉头紧锁,思绪万千。他深知,房陵的防守至关重要,不容有失。于是,他提笔疾书,一封书信迅速飞往房陵,言辞恳切,要求庞会务必死守房陵,不得有误。同时,他又将当前的局势详细禀报给了洛阳,以求得更多的支持与指导。
而在吴军的东线战场,扬州城外,丁奉的大军依旧在围攻扬州,然而进展缓慢,仿佛陷入了一场无尽的拉锯战。当西线的消息传来时,丁奉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深知,这场战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吴蜀联合北伐魏国,而是牵动着整个天下的局势,哪个国家在战争中占据优势,未来就有问鼎天下的实力。
丁奉目光坚毅,心中暗自发誓,定要尽快打破眼前的僵局,为吴军争取更多的主动权。他深知,战争的胜负往往在于一瞬之间,而他要做的,就是把握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为吴军赢得最终的胜利。
丁奉深谙兵法之道,他清楚地意识到,当前吴军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士气的低迷。连日来,大军围城却未有丝毫建树,这使得许多将领与士兵的心中都蒙上了一层阴霾,士气低落得如同冬日里的寒冰,难以融化。他深知,若要扭转战局,就必须先振奋军心,重燃战士们的斗志。而攻下城池,在此刻似乎已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于是,丁奉心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诱敌出城,以野战决胜负。
主意一定,丁奉便迅速召集了麾下的将领们,召开了一场紧急的军事会议。他目光如炬,声音坚定,将这一计划娓娓道来。将领们听后,虽然心中仍有些许疑虑,但纷纷表示愿意誓死追随,共战魏军。
而在扬州城楼上,一名百夫长正兢兢业业地把守着城门,他已经在这里坚守了无数个日夜。今日,他正感到纳闷,为何吴军迟迟没有发动攻势,难道他们已经放弃了?然而,就在他疑惑之际,远处的江面上突然出现了大批的战船,虽然距离尚远,看不太真切,但那熟悉的旗帜却让他瞬间认出了那是吴军的战船。他心中一惊,连忙将这个重要的消息报告给了守将石苞。
石苞听闻此讯,眉头紧锁,他深知这突如其来的战船意味着什么。他迅速召集了城中的将领们,召开了一场紧急的军事会议。他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吴军大批战船出现,这有两种可能,一是他们的大批援军已经到达,准备对我们发动更猛烈的攻势;二是他们的后勤补给已经到位,准备继续围困我们。不知众位将军对此有何见解?”
话音刚落,卫将军羊祜便挺身而出,他声音洪亮,条理清晰:“将军,此事并不难解。我们可派轻骑前去探查,以探明吴军的虚实。只是,无论结果如何,我军都必须早做决断。若待对方声势更加浩大,城内人心不稳,恐怕会生出许多变数。”他稍作停顿,又继续说道:“将军,虽然前面的两种情况都有可能,但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吴军的诱敌之策。”
石苞闻言,眼前一亮,他急切地问道:“为何?”
羊祜微微一笑,解释道:“吴军连续围困城池多日,却未有丝毫建树,这必然导致他们士气低落,兵无战心。我经过探查得知,这支吴军正是由丁奉率领。丁奉此人,智勇双全,他为了提高士气,很可能会设下此诱敌之计,企图将我们引出城外,以野战决胜负。”
石苞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深知,羊祜的分析不无道理。然而,他更明白,无论这是否是吴军的诱敌之计,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沉声道:“羊将军言之有理。我军被围困多日,将士们身心俱疲,士气低落。此时,若能出城与吴军较量一番,无论胜负,都能极大地鼓舞我们的士气。”
说到这里,他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将领:“不知有哪位将军愿意挺身而出,出战迎战吴军?”
在场将领们闻言,纷纷挺身而出,表示愿意为国效力,战死沙场。
这时只见一个更加洪亮的声音传出:“我愿立军令状,若此战不胜,可斩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