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吴蜀关系陷入冰点,姜维提议迁都汉中

当刘谌踏入驿馆的那一刻,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映入他的眼帘。驿馆之内,人员大半已惨遭毒手,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鲜血染红了这片本应宁静的院落。而更令人心悸的是,此次行凶的杀手竟未留下一具尸首,这足以说明他们此次的行动是何等的周密,准备是何等的充分,仿佛他们是从阴影中走出,又悄然融入了黑暗之中,不留一丝痕迹。

张俨站在这一片狼藉之中,脸色苍白,眼神中满是惊恐与不安。他的目光越过眼前的混乱,定格在了不远处的一具尸首上——那是步协将军,他的面容虽然已失去了生机,但那股英勇不屈的气概却依旧存在。张俨的身体微微颤抖,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击中了心灵的最深处。

刘谌见状,心中也是一阵酸楚。他缓步走到张俨的身边,试图用言语来安慰这位惊魂未定的使者。然而,张俨却像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刘谌的话充耳不闻。他的声音沙哑而充满愤怒:“这必是你们蜀国贼喊捉贼!想那刘玄德一世英名,以仁义着称,却怎料生出你们这种无耻败类!我张俨此生从未见过如此卑劣之行!罢了,老夫还是带着步协将军的尸首回去见我皇,实在是一刻也不想在你们这里待了!”

刘谌闻言,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此时的张俨心中充满了愤怒与失望,任何言语都难以抚平他的创伤。然而,他还是试图挽留张俨,希望他能够留下,共同查明真相。但张俨的去意已决,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的决心,仿佛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他的主意。刘谌多次劝说,却都未能奏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张俨毅然决然地转身离去。

第二天,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刘谌便得知了张俨已经离去的消息。他并未等到皇帝刘璿的放行令,这位吴国使者,如今只剩下张俨一人,已经踏上了返回建业的漫漫长途。刘谌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惆怅,他知道,张俨的离去意味着这件事情将更加难以收场。

而眼前的烂摊子,确实让刘谌感到前所未有的为难。刺客的行踪依旧飘忽不定,仿佛是一股隐藏在暗处的阴霾,随时都可能爆发出来。更令刘谌感到棘手的是,根据魏永宁的透露,这件事情似乎还牵扯到了王爷以及朝中的几位大臣。这其中的关系错综复杂,如同一张错综交织的网,让他难以理清头绪。

朝会之上,皇帝刘璿怒不可遏,声音如雷贯耳:“北地王!看看你干的好事!刺客至今逍遥法外,如今又要与吴国结下梁子!若非念及你是我亲弟弟,我真想直接将你交给吴国,任他们处置!”言辞之间,怒火中烧,仿佛要将整个朝堂都点燃。

此时,谯周缓缓出列,声音沉稳而有力:“陛下息怒,微臣以为北地王年纪尚轻,历经之事甚少,难免有所疏漏。不如给他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让他戴罪立功。至于吴国方面,相信大将军早已有了周密的部署,无需过于担心。”

谯周的话语刚落,大将军姜维便顺势而出,声音坚定而自信:“陛下,我军已经休整了两个多月,士气高昂,战力充沛。即便吴国此时来攻,臣虽不才,也定能让吴军无功而返,保我大汉江山无恙。只是,现在有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眼前,新城三郡、襄阳和樊城都已落入我手,却缺乏合适的管理人才。此人必须既通军事,又晓政治,方能胜任。臣实在不知有何人选能够担此重任。”

谯周闻言,眉头微皱,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望您早早定下人选。这些地区正处于魏蜀吴三国交界之处,形势复杂多变。若不迅速安排人去镇守,迁延日久,必生变数。如今吴国使者被刺杀一案尚未水落石出,若吴国突然来攻,这些地区恐怕就要落入吴国之手,到时后悔莫及啊!”

刘璿听到这里,眉头紧锁,陷入沉思。这时,安平王刘理挺身而出,声音铿锵有力:“陛下,臣不才,愿领此任。臣定当竭尽全力,保我方土地不失一寸。”

刘璿看到刘理出列,眉头皱得更紧了。他心中暗自思量:皇叔年纪已高,实在不适合这种劳心劳力的职位。若皇叔在镇守过程中遭遇不测,我心何安?更何况,按照辈分来说,即使刘理在襄阳拥兵自立,我也只能予以责备,却不敢真正逼迫。大臣们呢,更是不用说。除了姜维有这个实力外,其他的都是偏才,难以独当一面。而姜维还要驻扎在汉中一带,对抗北方的魏国,实在无法脱身。这样一来,只能在自己的兄弟里面选了。

正当刘璿犹豫不决之际,姜维再次出列,声音坚定而果断:“陛下,臣还有一事想请陛下定夺。汉中城池已经再度被我大汉拿下,此乃天赐良机。臣以为,陛下应当迁都汉中。未来若北伐魏国,将有诸多便利。且汉中离新城三郡、襄阳、樊城距离也近,若发生边境摩擦,也利于迅速救援。此乃一举两得之事,望陛下明察。”

姜维的提议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大臣们纷纷出列,各抒己见,争吵得不可开交。有的支持迁都汉中,认为此乃战略之举;有的则反对迁都,认为此举风险太大,需谨慎行事。

小主,

刘璿听到这里,只觉得脑筋已经完全不够用了。他头疼欲裂,看着朝堂上争吵不休的大臣们,心中烦躁不已。他深知,这个决定关乎大汉的未来和命运,不能轻易做出。

退朝之后,刘璿迅速安排黄庆去招大将军姜维到后殿议事。同时,他也召见了司空谯周,想听听他的意见。思索了一会,刘璿又安排人把北地王刘谌也召入后殿。他知道,这件事情必须尽快解决,不能拖延太久。

在后殿中,刘璿、姜维、谯周和刘谌四人围坐一桌,气氛凝重而紧张。刘璿首先开口说道:“今日朝会之上,姜维将军提出了迁都汉中的提议。此事关系重大,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姜维闻言,立即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陛下,臣认为迁都汉中是势在必行之举。汉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离魏国边境较近,便于我们北伐。同时,汉中离新城三郡、襄阳、樊城也近,便于我们迅速救援。此乃天赐良机,望陛下不要错过。”

谯周听了姜维的话后,沉思片刻后说道:“大将军所言极是。迁都汉中确实有许多好处。但是,迁都之事非同小可,诸多世家大族必然会生事,必须谨慎行事。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确保万无一失。”

刘谌自朝会至后殿,心中一直思量着迁都之事,闻言姜维、谯周之见解,更是沉思不语。刘璿此时转过头来,目光落在刘谌身上,问道:“北地王,对此迁都之事,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