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华先是微微躬身,然后缓缓开口道:“父王,儿臣以为邛都钢铁大开发之事,关乎我大秦未来之根基。然而,此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却面临着两个极为棘手的难题。其一,关中到蜀郡的道路,实在是难走至极。这条道路蜿蜒崎岖,多高山峡谷,不仅地势险峻,而且时常有泥石流、山崩等自然灾害发生。这使得物资运输、人员往来都极为不便。若想要顺利进行邛都的钢铁开发,关中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要运往蜀郡难如登天,而开发出的钢铁想要运往咸阳等地,同样会被这艰难的道路所阻碍。”
嬴政坐在椅子上之上,眼神深沉,静静地听着公子华的陈述,他知道儿子所说句句属实。关中与蜀郡之间的道路,多年来一直是秦国发展的一个瓶颈。
公子华顿了顿,接着说道:“其二,邛都的地理位置特殊,靠近夜郎、羌、和夷、芒等诸多蛮夷部落。这些部落民风彪悍,且对我大秦的态度尚不明朗。若要在邛都进行大规模的钢铁开发,必须调集大量的兵力。一则是为了进攻邛都,确保其完全处于我大秦的掌控之下;二则是为了保护开发钢铁的工厂。钢铁对于大秦的兵器制造、基础设施建设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一旦在开发过程中遭到蛮夷部落的袭击,那损失将不可估量。”
嬴政听着公子华的这两个难题,目光一直没有离开眼前的虚空,他在思考着应对之策。片刻之后,嬴政站起身来,缓缓走向一旁摆放着堪舆图的案几。那是一幅描绘了大秦疆域以及周边地区地形地貌、势力分布的巨大地图。
嬴政仔细地看着堪舆图,他的手指沿着地图上的山川河流移动着。然后,他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回道:“对于道路的问题,孤会派东方腾加紧施工,在不影响关中各官道施工的前提之下,务必尽快改善关中到蜀郡的道路状况。另一方面,孤打算让桓齮在蜀郡训练船楼士。船楼士既能在水上作战,又能承担运输任务。在道路尚未修好之前,我们可以利用长江的水路优势。把铁块打造好之后,顺着长江运到夷陵。夷陵地理位置重要,是水路交通的一个关键枢纽。从夷陵再转运至咸阳等地,就会方便许多。而在蓝田大营方面,孤会让蒙武派兵从武关将物资等押回咸阳,确保运输的安全。”
公子华听着父王的安排,心中暗叹嬴政的深谋远虑。他又想到出征人选的事情,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公子华深吸一口气,然后恭敬地对嬴政说:“父王,关于出征邛都国的人选,儿臣有一些想法。儿臣以为桓齮将军为主将较为合适。桓齮将军久经沙场,他对于山地作战、应对蛮夷部落有着丰富的经验。曾经在与北方部落的战争中,他巧妙地运用战术,以少胜多,成功击退了敌人。他深知不同部落的作战风格,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战略。而且桓齮将军为人严谨,对士兵的训练和管理十分严格,由他带领大军前往邛都,定能很好地掌控局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嬴政微微挑眉,看着公子华,似乎在等他继续说下去。公子华感受到父王的目光,接着说道:“而儿臣,愿与辛胜将军为副将辅佐桓齮将军。辛胜将军也是一员猛将,他在冲锋陷阵方面有着非凡的能力。他的勇气和果敢能够在战场上鼓舞士气,并且他对桓齮将军极为敬重,三人必定能够同心协力。儿臣自幼研习兵法,虽未曾有太多实战经验,但儿臣相信在桓齮将军的带领下,定能不断学习成长,为大秦的钢铁开发计划的顺利实施贡献力量。”
嬴政听着公子华有理有据的陈述,心中暗自考量。桓齮的能力他是清楚的,公子华虽然年轻,却有着一股冲劲和智慧。辛胜也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良久,嬴政缓缓说道:“孤准了你的请求。桓齮为主将,你和辛胜为副将。此次出征邛都国,意义重大,不容有失。你们要谨慎对待每一个决策,与周边的部落尽量以和平的方式相处,如果他们愿意臣服于大秦,那自是最好。若有反抗,也不可轻敌,务必一举拿下。”
公子华心中一喜,连忙躬身行礼:“儿臣谢父王信任,儿臣定与桓齮将军、辛胜将军齐心协力,不辜负父王的期望。”
嬴政摆了摆手,然后重新坐回王座。他望着殿外的天空,仿佛已经看到了秦国因邛都钢铁开发而变得更加强盛的景象。他深知,这条道路充满荆棘,但秦国的崛起需要不断地开拓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