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出击月氏

司马城也紧随其后,语气坚定:“右翼交给我,定叫月氏无法从这边逃脱分毫!”

然而,李牧却微微皱眉,一脸担忧地看向太子华,缓缓说道:“太子,我们已经用这闪击战的招数对付过匈奴,以月氏一贯的狡黠,想必他们对此应该有所防备。万一此次他们早有准备,我们贸然行事,恐怕会陷入困境。”

太子华微微颔首,目光深邃地看着李牧,露出一丝自信的微笑:“李将军所虑极是,月氏的确有可能有所防备。但是,如今正值寒冬腊月,这般严寒,即便我们身着棉衣皮袄,在外面稍待片刻,便觉寒意刺骨。而月氏所在之地,气候更为恶劣,想必此刻他们都龟缩在营帐之中,躲避严寒。这便是我们的机会!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我们虽要预估敌人的防备,但也要善于把握时机,随机应变。所以,行军途中,各位将军务必见机行事,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战术。今日我们在此休整一天,让士兵们恢复体力,养精蓄锐。明日天亮之前,准时出发。并且,我早已派人在沿途秘密藏好了物资补给,足以保障我们的行军需求。只要我们行动迅速,出其不意,定能一举成功!”

众人听了太子华的一番分析,心中的疑虑稍减,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当天夜里,平凉城的营地内灯火通明。士兵们有的在悉心照料着战马,为它们刷毛、喂食,确保这些战场上的伙伴能保持良好的状态;有的在擦拭兵器,磨砺刀剑,让它们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后勤人员则忙着清点和整理明日行军所需的物资,将粮草、棉衣、箭矢等物资分类摆放,有条不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太子华与李牧、司马城、章邯四人,仍在营帐内仔细商讨着行军的细节。他们分析着月氏可能的防御部署,推测着沿途可能遇到的阻碍,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策略。烛火在风中摇曳,将他们的身影在营帐的墙壁上拉得长长的,如同一个个坚毅的卫士,守护着这场关乎秦国边疆稳定的重要战役。

第二日清晨,天色还未完全破晓,平凉城的营地便已一片忙碌。士兵们迅速收拾行装,牵来战马,整齐地排列在营地之中。寒风依旧凛冽,但此刻他们的眼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对即将到来的战斗的期待和决心。

太子华走出营帐,他的身姿在晨曦中显得格外挺拔。他翻身上马,目光扫视着这支整装待发的队伍,大声喊道:“将士们!此次出征月氏,是为了我大秦的荣耀,为了边疆的安宁!前方或许艰难险阻,但我相信,凭借各位的英勇无畏,我们定能凯旋而归!出发!”

随着太子华一声令下,三路大军如同三条黑色的巨龙,在皑皑白雪中向着月氏的方向奔腾而去。一路上,狂风呼啸,雪花纷飞,但这支军队的脚步却从未停歇。

章邯率领的左翼大军,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山路崎岖难行,积雪深厚,不少地方甚至有冰层覆盖,马蹄踏在上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但章邯丝毫没有减慢行军的速度,他骑在马上,不断地鼓励着士兵们:“弟兄们!加快脚步!莫要被这严寒和险阻吓倒!等我们立下战功,回到大秦,便是荣耀加身!”士兵们听闻,士气大振,紧紧跟随在章邯身后,向着目标奋勇前进。

司马城带领的右翼大军,则选择了一条相对平坦的大道。然而,这条大道两侧皆是陡峭的山峦,容易遭到伏击。司马城丝毫不敢大意,他派遣了精锐的斥候在前方和两侧不断侦察,自己则时刻保持警惕,留意着周围的动静。每当斥候传来平安的消息,他才稍稍放下心来,催促着大军快速前进。

太子华与李牧率领的中军,是此次行动的核心力量。他们的行军速度不快不慢,始终保持着整齐的阵型。太子华骑在马上,眼神锐利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心中不断思考着月氏可能的动向。李牧则在一旁,时刻关注着士兵们的状态,不时吩咐军医为体力不支的士兵提供帮助。

当夜幕降临,三路大军按照预定计划,在一处隐蔽的山谷中会合。这里是太子华预先选定的临时营地,山谷四周环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士兵们迅速搭建营帐,生火做饭。山谷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和温暖的气息,暂时驱散了严寒带来的恐惧。

太子华与三位将军再次聚集在营帐内,商讨明日的行军计划。章邯说道:“今日行军还算顺利,虽路途艰难,但兄弟们都士气高昂。只是不知月氏那边的情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