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蒙面人......"思雨突然问。
"他们是一个古老组织的残余。"沈松溪解释道,"他们相信通过特殊的方式,可以获得超越生死的力量。但他们错了,医者的使命是救死扶伤,而不是违背生命的自然规律。"
沈明轩取出笔墨,开始记录这次事件的始末。这种做法让他想起了现代医学中的"病例分析"——每一个案例都是宝贵的经验。
"这次事件让我想到一个问题。"他边写边说,"也许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更完善的医案记录制度,将每一次特殊案例都详细记载下来。"
张若兰眼前一亮:"这确实很有必要。白衣堂可以在各地设立记录处,汇集各地医者的经验。"
"不仅如此。"沈明轩继续道,"我们还要把这些经验用于教学。就像现代...就像太医院的经典医案一样,让后人能够从中学习。"
思雨在一旁安静地听着,突然说:"爹爹,我明白了生母的用意。她希望我能够继承这份医道,但不是用于追求长生,而是用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沈明轩摸着女儿的头:"是啊,这才是医道真谛。生死有命,我们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但我们可以让生命过程更加圆满。"
这时,济世堂外传来了熙熙攘攘的声音。新的一天开始了,形形色色的病人陆续来到医馆。
"好了。"沈明轩整理着药箱,露出温和的笑容,"该去给病人看诊了。这才是我们医者最普通,也是最重要的日常。"
午后的济世堂,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诊台上。沈明轩正在为一位老婆婆诊脉,思雨则在一旁认真记录。
"老人家的是寒湿性关节痛。"他一边解释,一边画着药方,"思雨,你来说说这个方子的配伍原理。"
小女孩仔细看着父亲开的方子,开始分析:"桂枝温阳化湿,茯苓利水渗湿,这是君药;羌活、独活祛风胜湿,这是臣药;当归、川芎活血通络,这是佐药......"
这种教学方式让沈明轩想起了现代医学院的"床边教学"。确实,真正的医术传承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
张若兰在隔壁房间处理跌打损伤,偶尔会和沈明轩交换一个会心的眼神。经历了昨夜的事件,两人之间的默契似乎更深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对了。"沈明轩突然想起什么,转向一旁的学徒,"去把我这些年记录的医案整理一下。现在看来,建立一个完整的病案档案很有必要。"
这让他想起现代医院的"病历管理系统"。虽然无法做到那么精确,但基本的记录规范还是可以建立的。
"沈大夫。"老婆婆接过药方,笑眯眯地说,"我就说这病该找您看。您不单医术好,这心也暖。"
"医者父母心啊。"沈明轩温和地回答。这句古训,在现代依然适用。
傍晚时分,济世堂终于清静下来。思雨坐在天井边,翻看着父亲的医案笔记,突然问:"爹爹,您说我娘她们现在......"
"放心。"沈明轩抚摸着女儿的头,"她们已经得到了最好的归宿。就像是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治疗,让生命圆满地走完了它的历程。"
这时,张若兰端来一碗刚熬好的安神汤:"这是给你们父女俩的。经历了昨夜的事,需要好好调养。"
"若兰姐。"思雨接过碗,眨着眼睛问,"您说,我以后能像您一样,成为一名出色的医者吗?"
"会的。"张若兰笑道,"而且你一定会比我们做得更好。因为你既懂得现代的道理,又传承着古老的智慧。"
沈明轩望着这温馨的一幕,心中涌起暖流。他想起了现代医学界常说的一句话——医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更是一种人文关怀。
"来,我教你们一个新的养生功法。"他站起身,"这是我根据现代运动医学和传统导引术结合创造的。"
夜色渐深,济世堂的后院里,沈明轩正在教授新创的养生功法。
"这套功法融合了现代人体力学原理。"他边示范边解释,"要注意,动作要缓慢轻柔,就像现代的太极推手,既能活络经络,又不会伤及筋骨。"
思雨和张若兰认真跟随。月光下,三人的身影映在院墙上,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这个转身的动作,"沈明轩细心指导,"要配合呼吸。吸气时气沉丹田,呼气时随势而行。这是我从现代呼吸康复训练中得到的启发。"
突然,院子里的草药丛中传来一阵响动。思雨眼尖,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
"让我来。"她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检查着小鸟的伤处。这时,她手腕上的平安镯泛起淡淡的光晕,似乎在回应着她医者的善心。
"很好。"沈明轩欣慰地看着女儿熟练的手法,"记住,医者治病,不分贵贱大小。这只小鸟虽小,也是一条生命。"
张若兰取来药粉和细布,帮助思雨包扎。她柔声道:"你的手法越来越稳了。这份心意,比技巧更可贵。"
夜风送来远处的更鼓声,沈明轩望着夜空,若有所思:"这些天发生的事,让我想到了很多。也许,我们该扩建济世堂了。"
"扩建?"张若兰好奇地问。
"是啊。"沈明轩解释道,"我想建立一个更完整的医学传承体系。就像现代医院的教学体系一样,要有理论课堂,要有实践场所,更要有详实的医案记录。"
思雨抱着已经包扎好的小鸟,兴奋地说:"那我可以帮忙整理医案!"
"当然。"沈明轩笑道,"不过在这之前,你得先把这套养生功法练好。医者欲医人,先医己。这是古今不变的道理。"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白衣堂的弟子快步走来:"沈大夫,张堂主,刚收到消息,北方边境发生了一起奇怪的疫病......"
沈明轩和张若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作为医者,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人需要帮助,就永远在路上。
"准备一下。"沈明轩起身,开始收拾药箱,"明天一早启程。"
思雨将小鸟轻轻放在准备好的窝里,坚定地说:"我也要去!"
月光如水,洒在济世堂的匾额上。那个"济"字,仿佛在诉说着医者永恒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