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启回到工坊,脑海中盘旋着各种先进农具的设计图纸。
改良犁具只是第一步,他还想设计播种机、水车等等。
他铺开图纸,全神贯注地开始绘制,笔尖与纸张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在寂静的工坊中格外清晰。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侧脸上,勾勒出他专注的神情。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混合着木料的清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专注的氛围。
郭婉静静地坐在一旁,细心地研磨着墨汁。
她看着杨启认真的样子,墨条在砚台上轻轻摩擦,发出细微的声响,仿佛一首舒缓的乐曲,伴奏着杨启的创作。
她时不时地用余光瞥向杨启,生怕打扰到他,却又忍不住想要靠近他,感受他身上的温暖和力量。
然而,随着设计的深入,杨启的眉头逐渐紧锁。
他发现,许多设计都需要用到特殊的金属材料,例如高强度的钢材和耐腐蚀的合金。
这些材料在现代社会唾手可得,但在宋朝却闻所未闻。
他放下笔,揉了揉眉心,一种焦虑的情绪开始在他心头蔓延。
他起身在工坊里来回踱步,翻找着现有的材料,希望能找到替代品。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他找到的只是一些普通的铁矿石和粗糙的铜块,根本无法满足他的需求。
工坊里的气氛变得压抑起来,杨启的呼吸也变得急促,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沮丧。
郭婉察觉到了杨启的情绪变化,她心疼地走到他身边,轻轻地握住他的手。
“阿启,怎么了?”她柔声问道,语气中充满了关切。
杨启看着郭婉担忧的眼神,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我需要一些特殊的金属材料,”他缓缓地说道,“可是……”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我找不到。”
郭婉没有说话,只是紧紧地握着杨启的手,用她的温暖和力量,试图驱散他心中的阴霾。
杨启看着她,心中充满了感激和爱意。
他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郭婉都会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支持他,鼓励他。
他再次拿起图纸,目光落在上面复杂的线条和符号上,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
他知道,他不能放弃,他必须找到解决的办法。
他看向郭婉,”杨启拉着郭婉走出工坊,秋日的阳光有些刺眼。
两人并肩走在前往城内铁匠铺的路上,街道两旁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嘈杂的叫卖声、孩童的嬉闹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市井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