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直接商议

当前,他并没有生育后代的想法。

即使将来结了婚有了孩子,家中最年长的儿女或许也会在风华正茂之年,响应号召前往乡下支援。

更何况,雯丽依旧像个小孩一样!她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成长,才能准备好成为一个母亲,进而养育后代,顺利渡过这段艰难岁月。

维持家中成员数量不多且饮食得宜,才是最实际的生活态度。

对此,何宇柱已做出了明确的选择!

“好吧,就按你说的做,直接告诉我会产生的费用吧!”

何宇柱应声道,同时提出了另一点建议,“室内的墙壁,我打算只刷一半的油漆,你觉得可以吗?”

“油漆的价格不菲,外面的墙体也需要刷油漆吗?”

赵队指向廊沿与门窗口的位置询问。

何宇柱稍作思索后回应,“外墙不必刷了,这样整体看起来不会过分新颖,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疑。”

“我理解,现在筒子楼大多是半高涂漆,全白墙面确实容易变脏。”

赵队长随即同意,“好吧,明天我给你个确切的价格。”

……

虽然施工规模不算宏大,但何宇柱的要求相当细致,原本几天内就能完成的小项目,在这里却需要大约二十天时间。

目睹何宇柱精心布置新房的过程,易忠海内心难免有些触动。

何宇柱现已步入二十岁的年纪,

但是这两年间,他们的接触并不多,易忠海深知,这样的情况使得两人间的联系变得有些疏远。

于是,他选择不过多干预,决定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关注贾东旭身上,希望能在他技术进步上有所助益。

贾东旭确实表现出色,现已是一名技术精湛的钳工,倘若未来能提升至八级钳工水平,对易忠海晚年的生活将是一大支持。

至于秦淮茹,更是懂事有加,家中一切家务事都由她操持打理,相信她能够很好地肩负起照顾人的重任。

另外,何达清寄来的钱一直由自己保管。

起初,考虑到何宇柱的脾性,何达清没有直接把钱交给他,而是寄给了自己,这也可以算是一个备用计划。

最近阎埠贵心情颇佳,自从何宇柱搬到阎解成和阎解旷家后,每天晚上都会来他家吃饭,还会带上两盒饭菜回家,顺便会分一些白面给阎埠贵。

因此,阎埠贵家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

到了周日,上午何宇柱过去帮忙做饭,中午因为来不及回家换衣服,便直接骑车赶往雯丽家。

他在路上找了一个没人注意的地方,从随身携带的空间中取出了各种食材和调料,然后继续赶路。

雯丽的长姐和次姐全家人都来了,大家热闹地围在一起吃饭,雯丽的姐夫们对何宇柱赞不绝口。

晚上,雯丽送何宇柱出门,说道:“雯丽,我们家现在在装修,再过十几天就完工了,等气味散尽了就可以入住。”

“你跟我说这些干嘛?”

雯丽脸色绯红。

“作为未来的女主人,家具的摆设你不应该发表点意见吗?”

何宇柱笑嘻嘻地说。

雯丽心动了,答道:“到时候再说吧!”

幸好,当时的物资紧缺政策还不严,直到三年后的灾难时期,政策才变得严格,正式进入了票证时代。

何宇柱直接买了一台吊扇装在客厅里,接着开始考虑家具的购置问题。

装修工程完成后已是五月份,他们将门窗全部打开进行通风透气。

何雨雨的家装修更快,没有设置阁楼,而是多开两扇窗户,还增加了一个通风孔,以便于连接煤炉的烟囱。

她的房间较小,冬天只需一个煤炉就能取暖,增加窗户主要是为了更好地采光。

另外还安装了一台小吊扇并新添了电表。

由于家中电器逐渐增多,何宇柱干脆单独安装了一个电表,但自来水仍然使用院中的公共水源。

他们在房屋与偏房的夹角处搭建了一个棚子,用于放置新的灶台,这样不会影响前面的采光。

……

“哟,真的不错啊!”

白天空闲的妇女们聚集过来,纷纷探头查看屋内的情况。

“确实不错!”

一位大妈点头称赞,“这样就成了一室一厅,家里人多的可以借鉴下。”

“贾张氏,你们家现在三代同堂,这种改造方式也很适合啊。”

有人说。

贾张氏羡慕不已,她家只有一个城市户口,每月都需要购买高价粮食,但她儿子很有志气,如今已经当上了钳工。

“说得也是,我以前真没往这方面想过,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呢?”

贾张氏说道,“我家的儿子只是一个普通的钳工,家里的经济状况未必允许进行大规模装修。”

另一位大妈建议:“你们可以不刷油漆,刷油漆最费钱。

地面也不用重新铺设,简单隔一下就可以了。”

贾张氏却不太同意:“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否则还不如不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晚上让我的东旭过来看看吧!”

有人提议。

何宇柱的家装潢成了大院里的话题焦点,尤其是那几个新加出来的房间。

人口少的家庭只需要隔一间,而人多的则可以隔出更多的空间。

这所院子原本格局就较大,内部宽敞,大多数人家都能分隔出三个房间。

相比之下,占地少的小四合院就显得紧凑,房间较小。

……

一天傍晚,何宇柱带着何雨雨到阎埠贵家吃饭,不料易忠海和刘海中也到了。

“老易、老刘,怎么来这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