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诚点头赞同:“婉儿所言极是。事不宜迟,我这就着手准备。”
经过一番精心筹备,张诚带着柳如烟和李诗韵踏上了前往江南的路途。柳如烟一路上兴奋不已,她本就喜爱江南的繁华,这次又能帮张诚办事,更是干劲十足。
“张郎,到了江南,我带你去吃最正宗的小笼包,还有那鲜美的鲈鱼,想想都让人垂涎欲滴。”柳如烟眉飞色舞地描述着。
张诚微笑着点头,心中却在思索着如何说服那些富商。李诗韵坐在一旁,看着手中的名单,这是她们提前收集的江南富商资料,每个人的喜好、背景都详细记录在案。
“大人,我们可以先从这几位入手。”李诗韵指着名单上的几个人,“他们或是家中有子弟参加科举,或是对朝廷之事颇为关注,相对来说更容易说服。”
张诚接过名单,仔细看了看:“诗韵考虑得周到。我们先去拜访这几位,了解他们的想法,再对症下药。”
抵达江南后,张诚一行人首先拜访了一位名叫周福财的富商。周福财家中世代经商,积累了万贯家财,且家中有一子正准备参加科举。
张诚表明来意后,周福财却面露难色:“张大人,不是我不想捐资,只是这生意如今也不好做,我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柳如烟一听,忍不住说道:“周老爷,您这话说得可就不对了。如今边疆战事吃紧,国家有难,您怎能袖手旁观呢?再说了,您家公子不是也想通过科举出人头地吗?科举改革可是为了选拔更多优秀人才,对您公子也有好处啊。”
周福财听了,沉默不语。张诚见状,连忙说道:“周老爷,此次捐资,朝廷绝不会让您白白付出。只要您慷慨解囊,朝廷定会给予您应有的表彰。比如为您立碑,让您的善举流传后世。”
周福财听了,眼中闪过一丝心动。他沉思片刻后说:“张大人,让我考虑考虑,明日给您答复如何?”
张诚知道不能逼得太紧,便点头同意:“好,周老爷,我们静候您的佳音。”
从周福财府上出来后,张诚一行人又马不停蹄地拜访了其他几位富商。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富商担心捐资后得不到回报,有的则表示资金周转困难。